陰天

臺北市 16-17 ℃

人行陸橋 使用率不到1成 成蚊子橋

台北市有87座人行陸橋,有30座使用超過30年,其中不乏橋身接縫處龜裂,安全性也亮紅燈。(記者劉榮攝)

台北市有87座人行陸橋,有30座使用超過30年,其中不乏橋身接縫處龜裂,安全性也亮紅燈。(記者劉榮攝)

2012/06/26 06:00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台北市人行陸橋使用率偏低,在各行政區都出現使用率不及一成的「蚊子橋」及橋齡老舊的「危橋」,儘管各方喊拆,但近五年來,新工處完成拆除的陸橋僅兩座,市議員主張,新工處應該先鎖定老舊及乏人問津的陸橋,優先訂出拆除計畫。

新工處統計,全北市目前仍有八十七座人行陸橋,在行人路權抬頭後,許多視障者也寧願改走平面行穿線,陸橋使用率更低,超過三分之二的陸橋平面都有行穿線配套,陸橋也被諷刺成為裝置藝術,每年在市議會陸橋存廢都成為議員箭靶,但近五年來,新工處僅完成景美女中及羅斯福路三段兩處陸橋拆除,全市目前超過四十年的陸橋共七座,超過卅年的有卅座。

台北市議員王世堅指出,老舊陸橋缺乏無障礙設施,也沒有手扶梯設計,市府每年只花零星的預算美化,對陸橋結構本身的補強完全不重視,北市府既然早在九十五年就訂出要分階段拆除的計畫,就應該拿出成績,五年只拆兩座,成效真的低得離譜。

根據交工處調查,目前使用率低於一成的陸橋,至少包括環河南路、廣州街口的龍山國小陸橋,水源路、萬大路口的水源萬大陸橋,以及南京西路、太原路口的日新國小陸橋等,新工處維護科長劉家銘表示,目前鎖定拆除的陸橋包括萬大、西藏路陸橋、松山、永吉路陸橋及西門國小的陸橋,這幾座都已試辦過「試封閉」,地方共識比較高。

王世堅表示,以民權承德、民權林森兩座陸橋來說,都是超過三、四十年的陸橋,結構部分早已出現明顯裂縫,外觀鋼骨出現鏽蝕,近三年也都沒有任何補強及維修紀錄,兩座陸橋更因為橋墩擋住駕駛人視線,還曾經釀成死亡車禍。

台北市新工處長陳得意說,陸橋拆除必須先尋求地方共識,透過說明會取得地方民眾及里長、議員共識,再進行兩個月的試封閉,但只要有居民反對,確實要推動「試封閉」都會有阻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