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子怕上學 當心變拒學

2010/08/27 06:00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下週開學,精神科醫師觀察,門診害怕上學的個案近年來增加1至2成,國高中生居多。醫師分析,個案普遍於小學就害怕上學,焦慮、緊張,但當時並未及早介入,累積至國高中爆發,甚至演變為抗拒上學。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政雄昨天提醒,若家中孩子出現害怕上學的徵兆,開學後一至兩週為關鍵時期,家長應適時介入,若超過兩週仍難調適,最好及早尋求協助。

門診懼學病患以國中生最多,佔5至6成,其次為小學、高中;幼稚園害怕上學多因分離焦慮,小學生怕上學多與老師有關,例如老師太兇,國中生面臨變化最多,包括青春期生理變化,功課及同儕壓力,師長也期待國中生「像個大人」。

陳政雄說,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階段,變動形成壓力來源,內心難免焦慮、擔心,多數人適應沒問題,但有些學生較難調適,例如天生氣質較內向退縮,本身較沒有自信、害怕接受挑戰或本身感覺統合功能不佳。

陳政雄表示,部分國高中懼學個案於幼時就有適應障礙,雖然怕上學,但父母可能太忙或沒注意,硬去上學,累積到放學,為了紓壓,容易鬧情緒,異常「盧人」,脾氣不佳,喜歡欺負小動物、弟妹或晚上不敢單獨入睡。

陳政雄指出,幼年害怕上學需由父母早期介入,若國高中階段才明顯怕上學,青春期和父母缺乏溝通習慣,適合由學校老師協助,藉由聊天、活動,慢慢溝通。

陳政雄提醒,幼童焦慮可能出現無來由腹痛、腹瀉或頭痛、吸吮手指頭、摳手、咬指甲、易鬧情緒、不可理喻,黏人、欺負小動物、弟妹或喜歡搞破壞,飲食、睡眠失去規律、怕黑、怕妖魔鬼怪,不敢一個人睡覺及尿床等狀況;開學的前一兩週,出現上述情形之一,即為害怕上學的警訊。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