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傳統客家歌謠與流行歌曲

2010/08/23 06:00

記者陳璟民/專題報導

傳統客家歌謠「三大調」,即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依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解說,都有基本曲型,歌詞可自由發揮,跟宋詞、元曲相似,是古代樂府的遺風。

老山歌的曲調固定,悠揚高亢,節奏自由流暢,拍子拖得很長,可隨意填詞而唱,七言四句的歌詞都能用此調哼唱,是最豪放、纏綿、動人,也最難唱的曲調。

山歌仔由老山歌變化而來,節奏較快,不能隨意拉長,也是曲調固定,不限歌詞,旋律婉轉,女子愛唱。

平板脫胎自採茶戲主要唱腔「採茶腔」,歌詞屬勸世歌,也是由山野漸漸走入茶園、家庭、戲院的產物,比較容易唱。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俐容強調,客家流行歌曲「市場銷售廣度值得加強開拓」,一般認為客家流行歌曲,始自1980年代吳盛智、塗敏恆等人,他們的作品比較受當代民謠、爵士、搖滾、舞曲等流行音樂的影響。

1996年後又有謝宇威、顏志文、陳永淘等人站上舞台,2000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獎勵客家音樂創作,林生祥、劉劭希等新生代浮出檯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