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竹市國道轉運站月底啟用 後站展新貌

嶄新國道轉運站即將營運,新竹市長林智堅要重振昔日新竹火車站後站榮景。(記者蔡彰盛攝)

嶄新國道轉運站即將營運,新竹市長林智堅要重振昔日新竹火車站後站榮景。(記者蔡彰盛攝)

2016/07/18 08:00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歷經交通動線與區位發展的重整,新竹火車站後站國道轉運站即將於月底啟用,搭配周圍「國際地景藝術節」將開幕,許多市民認為「新竹市真的變得很不一樣」。市長林智堅形容,這是一座甦醒中的年輕古城,並誓言成功翻轉城市發展軸線。

紓解前站壅塞 以地下道串連

從小在南區成長的地方耆老「老後站」吳先生說,日治時期新竹後站因火車燃煤烟灰落塵,在陽光映照下顯得「金光閃閃」,進而被稱為「黑金町」,當時聚集許多聞名全台的香粉製造業,市民生活欣欣向榮。如今,前後站發展出現落差,「如何重振後站榮景,成為地方長久以來的盼望。」

林智堅說,過去新竹市的城市治理,缺乏以「市民生活」為中心的概念,原始的轉運站設計,只是單純紓解新竹火車站前的交通壅塞,周遭配套付之闕如,如何讓市民自在穿梭前後站,並讓後站居民享受比擬前站的生活品質,成為他拍板重新規劃設計的主因。

根據林智堅長年的觀察,他很難想像超過百歲的新竹火車站,竟沒有無障礙設施,未來將透過無障礙設施與重新設計的地下道,將可直接串連後站轉運站,揮別昔日紊亂的環境,令人詬病的水泥建物與夜間光線不足等問題,也以大量植栽、地景藝術作品及景觀燈的方式改善,讓轉運站不只具有交通運輸功能,更成為適合民眾休憩的場所。

有綠帶與公共藝術 營造景點

林智堅強調,結合城市綠帶與公共藝術,新竹市政府努力替昔日的「黑金町」,再造嶄新的觀光、生活區域,找回居民的認同與驕傲;包括進行中的「老樹舍計畫」,將儘速整修南大路的舊警察宿舍,保留原有老樹與老建築,未來將朝親子故事館的方向整建。

他說,後站轉運站的啟用,是這座城市軸線翻轉的第一步,過去因資源分配與自然條件不同造成的失衡,市府將全盤審視與規劃,包括北區的「新竹漁人碼頭計畫」、香山的「青青草原再造與濕地生態旅遊」,以及後站轉運站的建置,都是要讓過去被忽略的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新竹市議員施乃如說,後站轉運站啟用肯定會為南區帶來人潮,由於還會有Ubike的設點,將可有效串連一九一六園區、青草湖等風景面,絕對會讓南區市民有耳目一新的不同感覺,她相信南區的繁榮可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