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年花15億 9成老師說無效
天下雜誌調查,9成老師認為課後補救教學沒效果。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每年投入約十五億元在補救教學,但親子天下雜誌昨公布一份調查結果,九成受訪教師認為補救教學沒效果,有一半(四十九%)教師認為,進行「能力分組教學」才能解決學生程度落差嚴重擴大的困境。
老師心態應改成教會不是教完
實踐大學教授陳超明表示,現在教學問題是「出身決定教學成效」,弱勢生學習不好,在於沒有內化過程,上課一個小時,要花二到三個小時內化才能完成學習,從教授知識到成為學生的能力要「花時間」,現在卻只是採用「寫功課和考試」方法,無法協助學生有效內化,補救教學要有效應該一對一,而學生能力常態分配下,老師教學仍以中上學生為主,放棄中下學生,重點在老師的心態應改為「要教會、不是教完」。
公立中小學弱勢生 7年增加2.4倍
南大附小老師溫美玉直言,目前對成效的認定太僵化,應先解放老師對成果的認定,每個孩子的理解速度不同,要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改善教學方式來滿足每個孩子。
親子天下九月針對全國一二七一位教師進行網路調查發現,公立國中小承載全國九成以上孩子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但公校弱勢生逐年增加,近七年成長二.四倍,從七.七%增加為十八.四%,教師也不斷遭遇孩子學習落差日趨擴大的困境,只有一成教師認為教育部每年投注十五億經費做的補救教學是有效的。
調查也發現,六十六%教師同意在合理的制度規劃下,進行「教師評鑑」;四十九%教師最擔心「老師工作如何落實為評鑑項目」;五十七%教師認為「與教學無關的事務太多」是教師工作最大的挑戰,教師在教學與備課上的時間只占全部工時五十三%。
補救教學明年起從小一救起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許麗娟表示,全國有十五萬名教師,只有五萬人從事補救教學,調查如非針對有做補救教學的老師,恐只憑印象回答,有五成學生參加補救教學後,國英數三科均有進步,明年起學習落後學生,從小一即可接受補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