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從音樂神童到音樂教父…翁清溪譜出名曲無數

音樂大師翁清溪作品。(記者叢昌瑾攝)

音樂大師翁清溪作品。(記者叢昌瑾攝)

2013/05/28 06:00

〔記者藍祖蔚/台北報導〕「翁清溪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同世代的其他作曲家只會作曲,不會編曲。但是他會,都是他在收攤子,也成就自己的事業。」李行導演回顧他合作過的作曲家周藍萍和左宏元等人,給了翁清溪歷史評價。

音樂的感性與技術 全靠自己摸索

翁清溪自學出身,沒有學過樂理,對音樂的感性與技術都靠自己摸索出來的,他擅長替別人解決音樂上的疑難雜症,速度快,品質佳,很快就嶄露頭角。

青年翁清溪主要是在樂團和電台工作,後來進入中影前身的農教公司幫忙配樂,憑著他任何樂器玩兩下就能上手的本事,在作曲家周藍萍特許下,爭取到用浪琴試替穆虹與唐菁合演的《音容劫》配樂,果然一鳴驚人。後來,周藍萍以《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黃梅調音樂風靡台灣,各地都爭著要凌波登台演出,周藍萍沒有班底,樂團的大小事全交由翁清溪搞定,他憑著幾分小聰明,知道怎麼表現可以討好觀眾,從流行歌曲到電影配樂都能勝任,就此打下了一片天。

導演李行 是他電影配樂生命中的貴人

翁清溪生命中的另一位貴人則是李行導演。七○年代的翁清溪多數都是替別人打工,錢沒少賺,名氣卻都歸別人,當年由李翰祥、李行、胡金銓和白景瑞四大導演合拍的《喜怒哀樂》,其中兩段都是他做的曲,最後掛名卻掛了別人,「我不在乎這些,只是愛做音樂,有得做就好,掛誰的名都沒有關係。」翁清溪說,不過他在《喜》段中用了國片史上罕見的樂器,替鬼片配樂創造了前所未見的音響震撼,頗受好評,也獲得李行青睞,從此不但獨當一面配樂,更可在幕前掛名,寫出無數動聽名曲。

翁清溪年輕時深受美國爵士音樂影響,一度赴美專攻爵士樂,返台後更自組爵士樂團,在夜總會和電視綜藝節目上表現美式風情,晚年還灌錄「JAZZ WALK」專輯,試圖網羅昔日樂團好手重振名曲古風,但並未獲得應有重視。

成名雖早,但與獎的緣分很淺,他曾獲金馬獎九度提名,卻始終無緣,他對此頗有微詞,曾直接點名可能是和某位評審不合吧,讓他苦熬多年,最後才以《原鄉人》獲獎。

但他自己當起金馬獎評審時,卻也堅持己見,當年港片《愛在他鄉的季節》採用了陳達的「思想枝」做為主旋律,有評審認為手法新、有創意,翁清溪帶頭反對,認為「思想枝」並非該片原創音樂,也不認同那款新意,最後音樂獎項落空,只給了錄音獎。

電影《沙河悲歌》是翁清溪生前最後的電影配樂作品,導演張志勇稱讚翁清溪求完美的個性,交出來的音樂帶挑不出毛病,「可是我要的不是高手演奏的音樂,而是走江湖的樂手,帶有瑕疵的音樂。」兩人起了小小的矛盾,最後張志勇獲勝,翁清溪卻以《沙河悲歌》獲得了亞太影展電影音樂獎。

翁清溪小檔案

翁清溪,1936年在台北市出生,一輩子都奉獻給台灣流行文化的音樂創作者。

從1960年代開始,他的歌曲創作就成為流行文化的主力,知名歌手從鄧麗君、包娜娜、陳芬蘭、陳蘭麗、崔苔菁、鳳飛飛到高凌風等都要叫他一聲老師,創作力非常旺盛,先後以「湯尼」、「波度」、「光陽」和「公羽」等藝名加上本名,發表過上千首歌曲,他曾戲稱用翁清溪的名字發表的歌不賣錢,反而是湯尼的作品才會紅,就一路沿用下來了。

翁清溪天生音感過人,小學五年級私下拿起口琴把玩,就悟出了道理。23歲時更進入美軍俱樂部演出,對於當時流行的大樂團編曲方式最為崇拜,後來還自組湯尼大樂隊及台視大樂團。他的影響力遍及廣播、歌廳、電視及電視,傳世作品包括「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南海姑娘」、「葡萄成熟時」、「大眼睛」、「愛神」、「秋水長天」等,堪稱是台灣流行音樂文化的創造者及見證者。(記者藍祖蔚)

翁清溪(資料照)

翁清溪(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