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H7N9首例 病毒株培養中

2013/04/28 06:00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台灣首位境外移入的H7N9病例還在台大醫院與病魔搏鬥,但他身上的病毒已經在國家流感中心的實驗室裡接受培養,從這名病人檢體分離出的「台灣株」,將使得未來檢驗結果更權威,更準確。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吳和生表示,四月廿四日送來的首例痰液檢體在做完「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驗後,實驗室就從剩下的檢體分離出病毒株,並與中國提供的安徽株一樣,在雞胚胎的尿囊腔中進行培養。目前安徽株的培養已經接近完成,週一將測量其濃度,確認培養成功後就定量分裝,由衛生署決定用途。

吳和生說,病毒株的命名主要是依據分離地點,由台灣首例境外移入病例分離而來的病毒,應該會叫作「台灣株」。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過去H7病毒造成零星人類病例時,就曾有藥廠進行疫苗研究,但幾乎都失敗,就是因為H7病毒比較特別,它可以像隱形戰鬥機一樣偽裝、躲過身體免疫系統的偵測,導致當時的疫苗難以讓身體產生抗體。

施信如認為,雖然大家都希望幾個月後就有疫苗可用,但站在科學的觀點,研發時程「真的很難說」,唯有讓更多實驗室一起進行病毒培養和研究,才能增加成功機率。

施信如也說,目前WHO公布的檢驗方法是屬於緊急作法,流感快篩也不夠靈敏,有了病毒株的培養和研究,可望使檢驗方法更趨準確,也能了解其抗藥性,有助建立治療指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