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王俊秀樂當公民記者 隨時開麥拉

清大教授王俊秀樂當公民記者,還從日本買到超好用的角架小物,小小的塑膠頭只要鎖在礦泉水瓶口,馬上有現成的相機角架可用,方便自拍或邊拍邊記錄。(記者陳怡靜攝)

清大教授王俊秀樂當公民記者,還從日本買到超好用的角架小物,小小的塑膠頭只要鎖在礦泉水瓶口,馬上有現成的相機角架可用,方便自拍或邊拍邊記錄。(記者陳怡靜攝)

2011/05/03 06:00

記者陳怡靜/專訪

「我永遠都很好奇!」在清華大學課堂上,他是社會所教授王俊秀;在活動現場時,他變身公民記者「抓地文俠」。前年勇闖哥本哈根環境變遷會議時發出十多則現場報導,他是場內唯一的台灣「記者」,更為他贏得公民記者新聞獎特別獎。

清大教授 好奇寶寶

發表超過70則報導

王俊秀身兼多職,既是清華大學教授、台灣環保聯盟會長,還身兼新竹文化協會理事長,「抓地文俠」則是他在「PeoPo公民新聞網」的記者分身,從最初只會貼文字到進展成影音新聞,他已發表超過七十則報導。

走進王俊秀的研究室,來自世界各國的面具掛滿牆面,窗台擺設的是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大學杯」,就連他出席每一場會議的識別證也都在佈告欄上展示著。他邊開車邊觀察校內道路,拿起電話打給校警、糾正校內的違規停車,因為「我隨時都在動腦想事情」!

年近六十歲的王俊秀堪稱「點子王」,每天像顆勁量電池,忙著拯救地球、忙著喚醒學生找夢想。清大要慶祝百年校慶,發想出超級任務,希望百名名叫「清華」的朋友相聚清華、舉辦「清華名」人會。

他形容自己是「好奇寶寶」,三年多前擔任公廣集團董事時,王俊秀很想知道媒體在做些什麼,乾脆下海試玩一玩,卻玩出興趣,成為公共電視「PeoPo公民新聞網」的公民記者。

莫拉克颱風前年八月重創台灣,王俊秀與竹蜻蜓工作隊的學生前進災區協助災民清理家園,他穿著雨鞋背著相機,邊清掃邊記錄下災區現場,還觀察到愛心物資很多,有成箱泡麵和成袋的米,但災民根本沒瓦斯煮水煮飯。

哥本哈根環遷會議

台灣唯一進場記者

長期關注環境的他前年以環團報名、進入丹麥哥本哈根環境變遷會議現場,但台灣因非聯合國一員,媒體全被拒於門外,他成了現場獨家記者。為讓環境議題能傳播,他無償提供畫面與內容給台灣媒體,每天趕搭數小時火車回瑞典旅館發稿。

會議現場,王俊秀還自導自演擔任現場連線記者,「當時不懂剪接,就先用角架放好相機,自己跑進鏡頭內,邊看鏡頭邊坐下來說話。」這段有趣的畫面,至今仍是公視公民記者的教材。

憂媒體從台北看天下

期待點起星星之火

公民記者經驗也讓他發現台灣媒體總是從台北看天下的缺點,雖然速度快,但有時報導太偏頗,「公民記者是在地人報導在地事,可補強媒體上看不到的真實」,他期待,公民記者「點起星星之火」後,主流媒體得以「燎原」,讓該被重視的在地聲音傳播出去。

清大教授王俊秀的研究室裡有許多收藏,牆壁還掛滿他從各國收集來的面具。(記者陳怡靜攝)

清大教授王俊秀的研究室裡有許多收藏,牆壁還掛滿他從各國收集來的面具。(記者陳怡靜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