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解謎「三不像鮪魚」 登國際期刊

「三不像鮪魚」(左一)和黑鮪(左二)、大目鮪(左三)、黃鰭鮪(右一)的外觀比較。 (台南大學副教授黃銘志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三年前,小琉球西方捕獲一條奇特的鮪魚,外觀融合黑鮪魚、黃鰭鮪魚和大目鮪魚的特徵,而被稱為「三不像鮪魚」。台南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黃銘志透過DNA技術,破解「三不像鮪魚」之謎,研究成果日前刊登於亞洲漁業科學(Asian Fisheries Science)國際期刊網路版。
DNA技術 發現是太平洋黑鮪
南大表示,二○二○年十二月,黃銘志接獲消息時,「三不像鮪魚」已被支解並販售,大部分可供鑑定的生物特徵已不復存在,僅剩店家用來燉高湯的脊椎骨部分。「三不像鮪魚」其重量和眼睛與黑鮪相似,但身形和胸鰭與黃鰭鮪魚相同,腹鰭則與大目鮪魚一樣。
黃銘志利用脊椎骨上附著的少量殘肉,透過DNA等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三不像鮪魚」並非雜交魚種,而是純種的太平洋黑鮪(Thunnus orientalis),只是形狀有些異於同類,讓大眾誤以為是雜交魚種。
黃銘志表示,漁民根據食感、油花及大腹油層,於拍賣時就正確判定真實物種,可見台灣漁民之專業。「三不像鮪魚」最後以每公斤八百五十元拍出,最接近黑鮪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