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創能 環境部補助畜牧糞尿集中處理

環境部預計在2028年前完成全國8場畜牧糞尿集中處理示範措施,提升畜牧糞尿資源化比率,改善水體水質及生活環境。(資料照,記者張聰秋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環境部近年推動畜牧糞尿資源化,鼓勵沼液、沼渣澆灌農地,改善畜牧廢水污染河川;為進一步利用沼氣發電、減少沼氣排放到大氣加劇溫室效應,今年起將補助地方設置畜牧糞尿集中處理示範措施,預計二○二八年前完成八場,處理全國廿六%的畜牧場糞尿,促進畜牧糞尿廢水節能創能。
提升污染防治設備 促進產電量
環境部水保司長王嶽斌表示,目前全台營運中及興建中的畜牧糞尿處理場約廿家,已有許多大型畜牧場回收沼氣進行發電;不過大部分的小型畜牧場受限於成本、技術設備,還是使用傳統的廢水曝氣處理方式,所需電費高,沼氣也容易逸散到大氣中造成溫室氣體排放。
王嶽斌指出,沼氣發電屬於生質能,台電躉購費率每度約七元,費率較太陽能高,若能將畜牧場廢水集中處理,除可提升污染防治設備的效率,也能促進厭氧發酵沼氣的產電量,協助畜牧糞尿廢水節能創能。
預計2028前完成8個示範場
環境部今年起將補助地方設置畜牧糞尿集中處理示範措施,預計在二○二八年前完成八場,由地方政府自提計畫、環境部審核,協助能源業者或系統業者整合設立集中處理設施,利用管線或槽車將三公里內養牛或養豬戶的畜牧廢水收集至集中場處理;或「以大代小」,由規模較大的畜牧場自建集中處理設施,協助回收處理附近小型畜牧場的畜牧廢水,增加沼氣發電的產電效益,助攻減碳與資源循環。
依據環境部「全國畜牧糞尿資源化網站」統計,截至今年五月底,已核准資源化的畜牧戶有三八七九家,施灌農地面積達五一三六.一九公頃,相當於減少使用五四五.五七萬包化學肥料;沼氣發電裝置容量八五八五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