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鯨豚傷疤38%人為威脅 圖鑑揭密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透過鯨豚照片分析花蓮海域50隻花紋海豚體表傷疤,以插畫方式發布台灣第一本「鯨豚傷疤圖鑑」。(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透過鯨豚照片分析花蓮海域50隻花紋海豚體表傷疤,以插畫方式發布台灣第一本「鯨豚傷疤圖鑑」。(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2023/06/26 05:30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監測海洋生態,透過鯨豚照片分析花蓮海域五十隻花紋海豚體表傷疤,發布台灣第一本「鯨豚傷疤圖鑑」,以插畫方式呈現讓大眾了解漁業活動對鯨豚環境造成的潛在影響,其中有卅八%出現疑似人為活動所留下的傷疤,可能跟漁業、船舶或海洋廢棄物有關。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長期監測

黑潮基金會指出,會選擇花紋海豚(也稱瑞氏海豚)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花紋海豚在東部海域目擊機率高,而花紋海豚出生時灰黑的體色,隨著成長中玩耍、打鬥、獵食等過程受了傷在癒合後就會變成淺色的傷疤,因此透過清楚的照片即可辨識出個體(Photo-ID)。

在國外已有許多研究者透過Photo-ID方法,進一步從鯨豚身體上的傷疤推測造成傷害的原因,主要形成傷害的原因多跟人們在海上的漁業、船舶活動,或海洋廢棄物有關。

整理出11種人為傷疤與可能原因

黑潮執行長林東良說,藉由傷疤分析,能更瞭解鯨豚可能遭受到的環境威脅為何,與受威脅的個體比例有多少,也能更深入思考,未來劃設鯨類保護區後要如何制訂合適的經營管理規範。

黑潮彙整數篇國外研究發表後,大多將鯨豚體表傷疤分為自然與人為兩大類,自然的傷疤為跟同伴玩耍和打鬥、追捕獵物、遭遇鯊魚攻擊等,而人為造成的傷疤則多以漁業活動、船舶活動和海洋廢棄物影響所致。這次分析整理出十一種人為傷疤與可能受傷的原因,推測出有多高的比例是遭受人為威脅所致。

36%身上出現疑似刺網留下傷疤

黑潮指出,經訪談漁民的討海經驗,瞭解到花紋海豚時常被抓旗魚、曼波魚的「大目流刺網」纏繞或割傷,傷痕可能遍及全身,其中在背鰭和尾幹留下纏繞的痕跡尤其多,本次分析的花紋海豚中就有卅六%身上出現疑似刺網留下的傷疤。

另外,東部海域經常使用的「延繩釣」漁法,在花紋海豚中有四%疑似受到「延繩釣」割、鉤傷的傷疤。由於花紋海豚主要以頭足類生物為食,有可能因捕食餌料而中鉤,在掙脫後會在嘴角或唇邊留下缺角的傷疤。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