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日日Shoot》越南不給環境資料 蚵仔「身世」難查驗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嘉義區漁會之前推出台灣蚵仔的產銷履歷,反應不錯,今年將擴大推動。(資料照,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幾年前為防越南茶葉混充台灣茶葉,農委會茶改場開發「多重元素檢驗方法」,成功判斷茶業是境外茶或本土茶。但農委會責成水試所開發牡蠣產地分析系統,受限於越南當地養殖地區水文、環境的資料分析難以取得,此一方式並無進展。
水試所所長陳君如表示,目前研判茶葉來源的「多重元素檢驗方法」,也可應用此一技術分辨台灣蚵與越南蚵;只要透過建立各蚵仔產地水文、環境資料微量元素、同位數資料庫比對即可達成,水試所目前透過此一技術已可分辨台灣各產區的蚵仔,譬如來自澎湖養殖,抑或是來自雲林、嘉義、台南等地。
但越南蚵仔部分遭遇障礙,陳君如說明,要分辨產地,僅單單取得蚵仔肉並不夠,一定要搭配當地養殖地區水文、環境資料分析。去年已請我國駐越代表轉請越南農政單位提供資料,但自我國茶葉檢驗方法建立後,越南政府對提供農產品產地資料非常敏感,遲未給我方資料,加上疫情影響,也無法派員到當地取樣。如果取得資料建立資料庫,衛福部食藥署採納為查驗方法後,以後蚵仔產地為何,可像茶葉來源一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