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隨時追蹤朋友動態 近九成兒少有社群恐慌

兒盟發表「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FoMO)」調查報告,有近9成兒少曾出現社群恐慌。(兒盟提供)

兒盟發表「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FoMO)」調查報告,有近9成兒少曾出現社群恐慌。(兒盟提供)

2022/02/23 05:30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網路、社群平台發達,成為兒少交友主要管道,根據兒盟調查,三分之二受訪兒少認為網路交友比較容易,但這也造成近九成兒少曾出現社群恐慌(FoMO),且每四個人就有超過一人被要求交往、傳送私密照等,兒少的心理狀態及網路使用安全出現極大問題。

每四人至少有一人被要求傳私密照

兒盟昨發表「台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現象」調查報告,發現兒少除了找資料、作功課、休閒娛樂,甚至連人際交友圈也都在虛擬世界中,有六六%的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在現實交朋友容易,這也使得兒少對網路社群使用的黏著度越來越高。

兒少最常使用為社交平台,依序為Messenger、Instagram、Facebook以及LINE。這中間也衍生網安風險,廿六.五%的兒少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常見要求交往、視訊通話以及單獨約出來見面、提供個人資料等。

此外,有高達八六.九%兒少出現了「社群恐慌」,不斷想知道他人的動態、陷入與對方比較心態,且會為避免錯失別人訊息而不斷增加社群使用時間。表徵包括「聽懂朋友聊的網路梗很重要」、「放假也持續在網上追蹤朋友在做什麼」、「錯過與朋友的見面會感到困擾」等。近四分之一的兒少已經影響自身情緒,包括孤單、焦慮、悲傷等,但不到一成會主動求助家長或輔導老師,令人憂心。

情緒受影響 不到一成會主動求助

兒盟則提出四點呼籲,包括網路社交平台業者應提供警語並告知求助管道;學校應加強網路素養培育課程,並成為可信賴的第一線求助對象;家長多留意孩子網路使用狀況並共同制定使用時間;家長及孩子皆需審視狀況並適時尋求專業協助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