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新制衝擊交通運輸業 學者:應有彈性
台鐵紅眼班車提供因為工作時間特殊的族群安穩回家的旅運服務,學者不建議砍班。(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記者黃立翔/台北報導〕八月勞動新制上路,讓長期以換班、加班調度假日輸運人力的台鐵、客運均面臨減班壓力。學者不贊成單以運量定義蚊子列車而盲目減班,質疑新政府一面全力發展公共運輸,另一方面工時新制卻失去彈性而導致減班,自相矛盾,勞動部則應考慮給交通運輸業合理的人力調整空間。
勞動部應考慮合理的人力調整空間
中華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林祥生說,公路、鐵路運輸等交通事業有其特殊性,勞動部推動勞基法工時及休假新制或修法,仍應考慮給交通運輸業合理的調整空間。他建議授權業者以司機的年齡與意願,經過勞資協商,給予合理比例的彈性工時,以因應連續假期、配合政策或緊急調度支援的偶發需求。
林祥生說,台鐵紅眼班車提供因為工作時間特殊的族群安穩回家的旅運服務,若不提供服務,等於迫使較為弱勢的受薪階級騎機車。但每年都有半工半讀學生上大夜班,因長期過勞而騎機車自撞身亡。取消這樣的服務,與交通部長賀陳旦上任後致力發展公共運輸的宣示矛盾,政策上已面臨錯亂。
罷工影響消費者權益 更損及信賴感
消基會秘書長張宏如指出,交通運輸業罷工直接影響消費者權益,尤其是無預警的罷工,比如華航罷工,根本是拿旅客為籌碼。勞資關係應該是互相依存,部分歐洲國家甚至要求某些特殊行業不得罷工,或者必須要提早兩個月公布,讓消費者能夠應變,政府應該參考修改罷工相關規定。
張宏如也呼籲,勞工應該要想想,若讓消費者成為犧牲品,即使訴求如願,已經影響到消費者對於大眾運輸服務的信賴感,對企業的經營與勞工長遠的利益又有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