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 桃市3地入榜

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獲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文化部歷經數月徵件及審查,上月底公布「第1屆百大文化基地」獲選名單,桃園市共有3個基地獲選,包括屬博物館、地方文化館申請類別的大溪老茶廠、源古本舖,以及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藝文展演據點申請類別的桃園米倉劇場,獲選基地將獲得首屆入選證明及50萬元獎勵。
大溪區新峰里、復興區三民里交界的大溪老茶廠,建於1926年,原是台灣農林公司的角板山工場,承接自日治時代的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是座近百年老字號製茶廠,隱身在靜謐小巷弄裡,是座融合台、日、英式風格的綠建築,低調清新,近年變身文青打卡熱點,還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景點。
大溪老茶廠建造初期台灣茶產業興盛,將茶奉為「黑金」,廠內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年產達600英噸,但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故總統蔣介石不捨茶廠慘遇祝融,下令工兵協助重建,造就老茶廠現今風貌;但從1979年起,台灣茶葉價格在國際逐漸失去優勢,大溪老茶廠敵不過市場衝擊而歇業,一直到2010年台灣農林重新整修,2013年底以全新風貌重現。
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昔為老餅鋪「古裕發商號」由古金炎創立於1895年,早期大溪商業興盛,鄰近街庄皆到此交易,早期與台北城、大稻埕迪化街有生意往來;這裡也是鄰居串門子的地方,每逢旺季邀請鄰人協助製作糕,孩童也常跟隨進出店面後的製作糕餅空間,2009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整修成為大溪老街第1處修復完成的私有古宅。
源古本舖的三進式格局保存完整,古家第五代管理人古正君以「常民生活」為主題朝向私人博物館努力維運,她轉述文化部長李遠所說「文化就是在你我身邊,最能夠觸動內心,也讓你有如回返家鄉的自在感覺」,謝謝守護古院子的好朋友組合團隊,以及不老職人講堂長輩加持與陪伴。
位於桃園區新生路(桃園區農會旁)的桃園米倉劇場,前身為日治時期昭和11年(1936年)興建的「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原為儲藏米穀的倉庫,共有3棟保存良好的倉庫空間,米倉劇場,2017年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2022年經修復再利用。
桃園米倉劇場3棟建築皆為切妻式屋頂,內部為大跨距屋架設計,壁體屬磚造,其中兩棟倉庫採用防潮壁,極富日治時期歷史及建築特色,市府利用其建築特性引進專業劇場設備,規劃為中小型劇場空間,將表演藝術與城市氛圍結合,打造為桃園中小型劇場的實驗創作基地。

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獲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老茶廠近年變身文青打卡熱點,還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景點。(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老茶廠近年變身文青打卡熱點,還是許多新人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景點。(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米倉劇場規劃為中小型劇場空間。(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米倉劇場規劃為中小型劇場空間。(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獲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圖為古家第五代管理人古正君和她的媽媽。(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老街和平路上的源古本舖,獲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記者李容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