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烏日稻農林凡閔鑽研「日積溫」 擊敗中國奪日本最高金賞米

    林凡閔學習日本稻農補回稻穀「日積溫」技術,在父親身後留下3公頃稻田辛勤耕作。(記者黃旭磊攝)

    林凡閔學習日本稻農補回稻穀「日積溫」技術,在父親身後留下3公頃稻田辛勤耕作。(記者黃旭磊攝)

    2025/02/05 06:36

    首次上稿 02-04 22:00
    更新時間 02-05 06:36

    〔記者黃旭磊/台中報導〕日本山梨縣北杜市去年(2024)12月舉辦「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國際大會」,賽事吸引台灣、韓國及中國4736件稻米競逐,台中烏日稻農林凡閔勇奪最高金賞,他革新農法,學習日本稻農補回稻穀「日積溫」技術,並穿著近50年老舊西裝領獎,林凡閔表示,「感謝阿爸留下這套西裝、還有農地」,榮耀獻給天上的阿爸。

    烏日區農會委由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輔導區內857公頃水稻農採合理化施肥等自然農法,導入米食味鑑定士和契作栽培,採合理化施肥方式革新農法,其中,不少農友學習日本「日積溫」技術,補回稻穀生長所需陽光溫度;烏日區農會總幹事張漢強說,讓口感更好打響「烏溪糧倉」好米名號。

    林凡閔強調,稻穀跟人一樣會在特定環節出問題,水稻管理複雜需從細節著手,他觀查天候、適度用肥不追求產量,在最適合收割時節收割打出自營米品質,他用「十年磨一劍」精神,專研日本稻農「日積溫」技術,減輕中台灣多雨氣候影響,讓每棵稻米富含日曬溫度口感,他並拍下紀錄稻穀顏色,在不同時期觀查成熟度,讓稻米口感品質更好。

    所謂日積溫是指作物生長超過最低溫度之度數累積,通常以度日數(degree day)估算,一般以10°C為其基礎溫度,水稻自移植日起將每日最高氣溫及最低氣溫之平均減去10°C,作為當日之有效溫度,稻農需補足不足溫度讓口感更好。

    除了日本學來的日積溫技術,農會也推廣施用含稻草分解菌有機質肥料,在收穫稻穀時,順便以收穫機將稻草斬斷成5公分,平均鋪平於田區並灌水使稻草充分吸水,或補助稻草剪段防止焚燒稻草及冬季種植休閒期綠肥作物,協助稻農精進特殊稻作方式。

    由於日本東京超市透過糧商下單買不到烏日好米,林凡閔僅服務特定契作客戶,他說,父親留下這麼好的地,讓自己游刃有餘順利完成任務,榮耀獻給天上的阿爸。

    林凡閔曾在2022年以台南16號米獲得日本同樣賽事(都道府縣及海外代表組)特別優秀賞,兩年後再以「高雄147號」擊敗兩名中國稻農及韓國代表,二度獲獎,獲得超過5名日本專業評審投票評審最高金賞,林凡閔穿上父親身後留下的深色西裝領獎,完成對自己及林父承諾。

    張漢強表示,都道府縣及海外代表組有上百組稻農參賽,競爭強度僅次於由日籍人士參與的「國際組」,勇奪最高金賞稱得上台灣之光。

    林凡閔說,烏溪水源清澈,父親30年前在烏溪河谷開墾8公頃農地,學生時曾牽牛協助耕田,畢業後從事廣告業,直到2009年父親過世才返鄉接手農務,當時因烏溪改道、水流淹沒田地僅剩3公頃,心想就是父親留下寶地,經過十多年從養土、選稻、管理水分及肥料,不斷精進種稻技術。

    台中稻農林凡閔(左3)獲選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國際大會」最高「金賞」獎。(烏日區農會提供)

    台中稻農林凡閔(左3)獲選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國際大會」最高「金賞」獎。(烏日區農會提供)

    烏日區農會總幹事張漢強(左)說,林凡閔持續革新農耕技法打響打響「烏溪糧倉」好米名號。(記者黃旭磊攝)

    烏日區農會總幹事張漢強(左)說,林凡閔持續革新農耕技法打響打響「烏溪糧倉」好米名號。(記者黃旭磊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