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端午,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一起包粽子 看誰最好吃

新住民、原住民、客家的粽子,看誰最好吃。(記者葉永騫攝)
〔記者葉永騫/屏東報導〕慶祝端午節,立委鍾佳濱、伍麗華今天在屏東玉皇宮一起與新住民、原住民、客家族群包粽子,品嚐不同的口味和作法的粽子,也讓不同的文化一同在台灣呈現,鍾佳濱說,透過飲食文化的互相交流,各族群融合在一起,都是一家人。
屏東市玉皇宮今年聚集了越南新住民、原住民、客家等族群一起來包粽子慶端午,越南的傳統粽用芭蕉葉,包內餡的是芭蕉、綠豆、豬油等,有甜的,也有鹹的,口味相當不一樣,客家則是用月桃葉來包粽子,而原住民所使用的則是小米來包的祈納福,包出來的粽子口味完全不同,比較看看誰最好吃,顯現台灣多元的文化。
立委鍾佳濱說,台灣是多元文化,不是客家、福佬、新住民、原住民都是一家人,也透過不同的飲食文化互相交流,碰撞出美麗的色彩,他也提醒注意體重,粽子不要吃太多了。
立委伍麗華表示,凡是用葉子包起來的,原住民就稱為祈納福,就是祈禱拿福氣,各族群有用芭蕉葉、竹子、月桃葉來包,呈現每個民族環境的不同和文化,一顆小小的粽子就能看世界,也能交朋友。

越南粽內內饀相當不一樣,有甜也有鹹的。(記者葉永騫攝)

慶端午,新住民、原住民、客家一起包粽子。(記者葉永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