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北市動保處今年已救援130隻烏龜 提醒民眾撿到勿隨意野放

台北市動保處提醒,常見外來種巴西龜,民眾若拾獲請通報動保處,勿自行野放。(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台北市動保處提醒,常見外來種巴西龜,民眾若拾獲請通報動保處,勿自行野放。(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2024/05/23 19:27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每年5月23日是世界烏龜日,台北市動物保護處統計烏龜救援情形,發現今年起截至今已救獲高達130隻烏龜,其中更有台灣原生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動保處提醒,若在路上撿到烏龜,千萬別急著把烏龜放到水池或河川,有可能因此幫倒忙,建議通報1959動物保護專線,或拍照上傳「台北市政府LINE@」通報,由專人判斷烏龜的種類及適當的野放地點。

動保處表示,經統計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止,台北市共救獲130隻烏龜,烏龜的品種相當多元,有常見的寵物龜(如地圖龜、蘇卡達象龜)、外來種巴西龜,也有台灣原生龜種的食蛇龜。

據瞭解,民眾通報救援烏龜的原因,除受傷外,主要發現烏龜出現在馬路上慢速移動,民眾擔心烏龜被行車輾壓,而主動救援,多數民眾不知如何處理,會通報動保處,但仍有民眾選擇自行協助將烏龜移動至安全地方。

動保處呼籲,民眾主動協助救援時,務必注意動物習性,動保處曾於4月24日接獲民眾通報,在貓空附近的宮廟看到有人將1隻食蛇龜放進水池裡,由於食蛇龜並不擅長游泳,擔心牠發生危險,動保處即派員前往巡查,並未發現食蛇龜蹤影,經評估水池邊尚有可上岸的地方,推測食蛇龜已經自行離開。

台北市動保處補充,民眾若要分辨烏龜是否為食蛇龜,最簡單的方法是可以觀察烏龜腹甲是否為黑色,中間有一道橫向關節,另外食蛇龜背甲為黑褐色,中央有一明顯的稜脊,眼睛後方有道鮮明的黃色條紋。

動保處提醒,在野外發現野生動物,應遵守「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三不原則,若民眾基於安全因素將烏龜拾起,可以先撥打1959動物保護專線,或將烏龜拍照上傳至「台北市政府LINE@」,切勿直接找到水源便將烏龜野放,更不能帶回家飼養。

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除本法或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違者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20萬元至100萬元罰金。

食蛇龜面部有亮黃色眼帶且背甲中央有一明顯的稜脊。(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食蛇龜面部有亮黃色眼帶且背甲中央有一明顯的稜脊。(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食蛇龜腹甲全黑且有可活動關節。(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食蛇龜腹甲全黑且有可活動關節。(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