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農試所讓稻稈變身包材 還能讓草菇產量增3成

水稻是我國栽種面積最大的作物,每年產生的150萬公噸的稻稈有8成難以利用。(圖由農試所提供)

水稻是我國栽種面積最大的作物,每年產生的150萬公噸的稻稈有8成難以利用。(圖由農試所提供)

2024/03/06 15:45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水稻是我國栽種面積最廣的作物,農業部農試所將水稻收割稻穗後剩餘的稻稈透過機械搓揉及低鹼取漿技術,將稻稈製成稻稈揉漿物,該漿物可製作可分解的紙模包材外,也可用於栽培草菇的介質,更可提升3成產量,完全是轉廢為金。

我國每年因栽種水稻會產生150萬噸的稻稈,其中高達8成的稻稈因為體積大難以集運再利用,附加價值也低,這些稻稈通常都是絞碎後再回埋田地裡,農試所主秘謝廷芳表示,該所以稻稈揉漿物進行技術開發與包材應用,作為可自然分解之紙漿模塑原料,成功地開發出鳳梨包材、蛋盒等不同型式的防撞包裝,可自然分解,也能替代塑膠製品。

謝廷芳表示,目前開發的這類紙漿包材,通常都是用玉米稈或者澱粉,因我國本身水稻產量多,若可改用稻稈製成,有望這類包材價格可更實惠。

農試所進一步試驗稻稈揉漿物,發現若將其用於原本使用稻草栽種的草菇,可讓草菇產量增產3成,出菇狀況也較整齊一致,這是因機械搓揉可破壞稻稈緊密結構,使稻稈更容易被草菇菌絲生長利用。

農業部農試所將水稻收割稻穗後剩餘的稻稈透過合機械搓揉及低鹼取漿技術,將稻稈製成稻稈揉漿物,該漿物可製作可分解的紙模包材。(圖由農試所提供)

農業部農試所將水稻收割稻穗後剩餘的稻稈透過合機械搓揉及低鹼取漿技術,將稻稈製成稻稈揉漿物,該漿物可製作可分解的紙模包材。(圖由農試所提供)

農業部農試所將水稻收割稻穗後剩餘的稻稈透過合機械搓揉及低鹼取漿技術,將稻稈製成稻稈揉漿物,該漿物可用於栽培草菇的介質,可提升3成產量。(圖由農試所提供)

農業部農試所將水稻收割稻穗後剩餘的稻稈透過合機械搓揉及低鹼取漿技術,將稻稈製成稻稈揉漿物,該漿物可用於栽培草菇的介質,可提升3成產量。(圖由農試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