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澎湖冬至三寶出爐 特有菜繭與雞母狗文化

澎湖冬至三寶之一雞母狗,可自由發揮想像力捏製。(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冬至三寶之一雞母狗,可自由發揮想像力捏製。(記者劉禹慶攝)

2023/12/21 11:38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隨著冬至將屆!冷氣團南下,台灣急凍成冷蕃薯,更添過節氣氛,澎湖冬至三寶除了台灣常見的湯圓之外,更因地理位置阻隔,發展出獨特的節慶應景文化,加上菜繭及雞母狗特有習俗,不僅充滿濃厚的地方特色,更是三點水澎湖先民艱困奮鬥的象徵。

由於早期澎湖先民生活困苦,在冬至節慶時,沒有能力準備三牲祭拜,家戶就以米捏製成各種雞、狗、豬等家畜家禽造型,蒸熟後就能食用,不僅祭拜祖先,也能庇佑六畜興旺,同時祈求來年的豐收;經過時代演變,也加入鴨、兔子、乳牛、鯉魚、南瓜等形狀,甚至小熊、貓熊等,而且五彩繽紛。

雞母狗是澎湖冬至替代祭祖三牲的製品,以糯米團揉製而成,寓意為「六畜興旺」,因此取名為會下蛋繁衍的「雞母」,因為用糯米團製作,就像「麵猴」一樣,所以稱之為雞母狗或是雞母猴(狗),取名的由來就是用麵猴製作的雞母,台語發音直接翻成國語,久而久之就成為澎湖特有的冬至飲食文化。

另外,澎湖還會捏製一種稱作「菜繭」的米食,也是傳統的冬至食品,「菜繭」台語發音是「菜幹」,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漿再揉製成糰後,就可用來包餡,而餡料主要分成葷和素兩種,材料都以高麗菜、香菇、筍絲為主,再加上其他配料而成,包好後捏成半月形,蒸熟後即能食用,蒸好後還帶有濃濃米香,也是很受歡迎的冬至應景美食之一!打開蒸籠,這熱呼呼美食是澎湖人冬至特有習俗「吃菜繭」。

包高麗菜的菜繭,名列澎湖冬至三寶之一。(記者劉禹慶攝)

包高麗菜的菜繭,名列澎湖冬至三寶之一。(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