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將成立國際政經學院 校長陳文章提3重點
![台大校長陳文章。(資料照) 台大校長陳文章。(資料照)](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3/12/05/4510825_1_1.jpg)
台大校長陳文章。(資料照)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擬設立「國際政經學院」,今天(5日)下午將召開校內說明會。校長陳文章強調,這是依據產創條例申設,且透過產業界及國發會支持吸引人才,並與國內外智庫及頂大合作,5年內至少延聘3位世界知名大師,跟校內其他學院也無競爭或搶學生問題,並將能提升學校在國際招生的能見度。
今年10月下旬台大校務會議時,陳文章提出「國際政經學院」構想,利用徐州路校區,預計每年招收共180名學生。不過最後決議將該案暫時擱置,待12月的校務會議再審。而從當時到現在,持續有包括政治力介入、性質重疊、計畫未周全等質疑。
對於成立緣起,陳文章說明,有鑑於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多變,新科技持續衝擊產業發展,而台灣近年來於世界政經及科技重要性,產業界急需台大培育政經領導人才,基於頂尖大學社會責任,配合國家人才發展策略,學校擬依據「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向教育部申請創新計畫,新增設立國際政經學院,擬由7家不同領域企業集團及國發會共同支持,以善用資源及薪資制度的鬆綁,有利於延攬國際一流人才及吸引菁英人才就讀。
陳文章指出,在申設計畫書已明確提出國際政經學院的願景及目標。首先願景包括2大部分,在教育目標上,係成為「亞洲跨領域政經頂尖人才的培育基地」,在逐步累積了教研能量之後,將與國內外智庫積極合作,期能成為「政經智庫合作交流的樞紐」。
而為達到此願景,學校將積極延攬國際重量級學者至學院授課、講座,預期5年內至少可延聘3位世界知名大師,目前正與日本早稻田大學、京都大學、法國UGA洽簽合作協議中。
陳文章解釋,「國際學院」與「國際政經學院」雖皆為全英語授課,但運作和定位皆不相同,「國際學院」運作是依循大學法,而「國際政經學院」是依據創新條例;「國際學院」以打造跨領域並具台灣特色與台大學術強項的高教平台,建構台大成為無國界校園為目的,學程的設計與內涵與「國際政經學院」完全不同,亦未將產學合作及參與列為必要前提。
因此,兩者之間並無競爭關係,當然沒有「國際政經學院」成立之後就將「國際學院」裁撤的可能性。另外「國際學院」將聚焦於生農、智慧醫療及半導體,也不是政經領域。
陳文章說,依重點科技學院2年來的執行經驗顯示,該學院成立之後,相關學院如理學院、工學院、電資學院等的研究生人數、產學合作計畫經費皆同步成長,真正達到資源互享,共創成長的效益。事實上,管理學院GMBA所招收的學生僅須2年工作經驗,而國際政經學院的高階教育學程所招收的則是較資深的中高階主管,定位上有所差異。
預期在國際政經學院成立之後,可帶動台大在國際招生上的能見度及影響力,讓更多國際學生看到台大,想來台大就讀,相信對於GMBA的招生會有正面的助益,而不是搶GMBA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