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粉刺、粉瘤分不清 硬擠亂摳小心皮膚發炎感染

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臺大醫院皮膚部前主任王莉芳。(圖為好心肝提供)

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臺大醫院皮膚部前主任王莉芳。(圖為好心肝提供)

2023/09/24 08:4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下個星期五(29日)就是中秋節,雖然時序已進入秋天,但秋老虎的熱力指數不容小覷,白天仍有36、37度高溫,臉上容易出油冒汗,皮膚油脂分泌旺盛,鼻頭、下巴、臉頰、額頭經常會出現粉刺蹤跡。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臺大醫院皮膚部前主任王莉芳表示,粉刺的形成跟皮脂腺分泌有關,部分患者常會把粉刺跟粉瘤搞混,小心任意亂擠硬摳,恐致皮膚發炎感染、越弄越糟糕。

粉刺是皮膚正常的代謝物,當毛孔充滿多餘的油脂,毛孔被角質化的表皮細胞以及皮屑阻塞,油脂又無法順利排出時,這些油脂和皮屑的混合物就會形成粉刺。皮膚科門診患者不少人把粉刺跟粉瘤混為一談,認為兩者外觀都長得差不多,實際上卻是兩種不同的皮膚狀態。

王莉芳醫師指出,粉刺是在「毛囊結構中」生出的角質,如果將其擠出,會發現皮膚留有一個小洞,但基本上毛囊的結構仍然完整。不過,粉瘤則是屬於「囊腫類」,原本就不屬於皮膚組織,而是另外長出來的良性腫瘤。

粉瘤是不是跟粉刺一樣,擠出來就沒事了?王莉芳醫師表示,雖然粉瘤也能擠出物質,但被擠出的只是外皮的分泌物,是「粉」,擠出後原本的囊袋「瘤」還在,仍會繼續分泌角質產物,因此粉瘤雖可能暫時消失或變小,卻不能永久去除;而且自行硬摳擠破,還可能造成囊袋破裂、急性發炎和細菌感染。她建議,除非粉瘤長的位置會影響美觀或功能,否則可以不必處理;即使想要去除,也應找皮膚專科醫師進行處理較佳,以免愛美不成,反而造成皮膚受傷,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