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處理水最快8/24排放 漁業署:沿近海漁獲抽驗擴至3千件

日本政府宣布最快於8月24日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處理水。(路透)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日本宣布將於8月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處理水入海,為確保國人食魚安全,漁業署今(22日)表示,自今年起以強化水產品相關監測,包含沿近海漁業所捕撈的漁獲送驗件數從今年起擴大到3千件,遠洋漁船的漁獲送驗件數也從今年起擴大到120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上午表示若氣象與海象都沒有問題,將於8月24日起開始排放福島核電廠的核處理水,該核處理水在排放入海前,日本會先將核處理水用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日本一般核電廠產生的含氚核水排放入海,標準值為每公升不超過6萬貝克,日本的作法也獲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可,指出符合國際安全規範與標準
因應日本排放核處理水,我國政府已於2021年4月就成立跨部會因應平台,為保障國人食魚安全,漁業署表示,已強化水產品相關監測,近海漁業的漁獲送驗件數自2021年起,由歷年200件提升至500件,今年起擴大至3000件;另對於北太平洋秋刀魚漁船及捕撈鮪魚、旗魚及鯊魚之漁船進行遠洋漁獲採樣,送驗件數自2021年起起由歷年50件提升至100件,今年起擴大至120件。
漁業署表示,會持續進行水產品科學化採樣送驗,並按風險適時調整採樣件數,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進一步指出,若依照科學模擬核處理水若已隨洋流到某塊海域時,就會加強該海域抽驗的件數與強度外,各國也都會固定對外公布相關檢測,若他國也公布該塊海域可能有風險增加疑慮時,我國也會隨即增加抽驗的強度。
漁業署補充表示,自2011年發生311福島核災後,農業部於農委會時期就立即派試驗船前往北太平洋秋刀魚漁場,進行海水及魚體採樣,檢測結果皆在標準背景值以下,並與原能會持續針對沿近海及遠洋漁獲物進行銫-134及銫-137採樣監測,至今年8月22日共檢測4537件,均檢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