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雙溪地方創生團隊攜手小農 挖掘在地「綠色寶藏」

土蜂所採的紅淡比花蜜味道特殊,比起一般洋蜂所產的蜂蜜更增添淡雅風味,但因為產量也相對稀少。(記者陳嘉怡攝)

土蜂所採的紅淡比花蜜味道特殊,比起一般洋蜂所產的蜂蜜更增添淡雅風味,但因為產量也相對稀少。(記者陳嘉怡攝)

2023/07/05 19:04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新北雙溪曾因煤礦開採而人車鼎沸,然而隨著礦業沒落、人口大量外移,漸漸被人們淡忘。為讓雙溪重新注入活水,地方創生團隊「注腳雙溪」攜手在地小農,推廣友善養殖的野蜂紅淡蜜、自然農法種植的西瓜,並以深度旅遊的方式帶領大家挖掘雙溪珍貴的綠色寶藏。

「注腳雙溪」創辦人簡淑慧表示,「雙溪」望名思義為牡丹溪和坪林溪的交會處而得名,50多年前雙溪煤礦興盛,曾走過一段人車鼎沸的風華歲月,然而隨著礦場封坑停採,雙溪一瞬間流失上千人,工作機會匱乏導致當地漸漸沒落。

不過也因為自然環境保存較佳,相對觀光客較多的平溪、瑞芳,一山之隔的雙溪仍保留著樸實純真的況味。簡淑慧說,為讓更多人看見雙溪的恬淡之美,她化作引路人,希望透過串連在地小農店家,推廣生態友善農產品,並帶領遊客深度漫遊雙溪,了解當地的自然與人文。

羌之谷有機農場主人張學良表示,他從小在雙溪長大,即使後來離開家鄉讀書、工作仍心繫故鄉,52歲時從警界提前退休,回到雙溪過著有機農耕及養殖土蜂的生活,目的不在賺錢,而是不希望這片土地隨著長輩凋零而荒廢。

張學良提到,他所養殖的土蜂的蜜源植物以「紅淡比」為主,紅淡比分佈在東北角一帶,其中雙溪最為密集,土蜂體型小、嗅覺敏銳,能採到的花粉及花蜜種類多,味道有別於一般洋蜂所產的蜂蜜,野蜂蜜的風味層次較多、顏色透著琥珀色光澤,但因為採取自然野放,野蜂蜜產量也相對稀少。

除了蜂蜜外,農場也種植西瓜等作物,但如果沒有人提醒,應察覺不到蔓草叢生的土地是一大片西瓜田。張學良說,農場種植的西瓜都是靠土蜂授粉的、不依賴人工授粉,「我沒有時間顧,就讓它自由生長」,雖然沒有人工悉心照顧,但每顆西瓜仍頭好壯壯、甜度絲毫不遜色。

簡淑慧表示,希望透過推廣雙溪的生態和文化導覽,讓遊客了解友善土地的農法,並體驗親手摘西瓜、品嚐野蜂蜜,挖掘雙溪珍貴的綠色寶藏。

張學良表示,土蜂體型小、嗅覺敏銳,能採到的花蜜種類多,讓蜂蜜增添更多韻味。(記者陳嘉怡攝)

張學良表示,土蜂體型小、嗅覺敏銳,能採到的花蜜種類多,讓蜂蜜增添更多韻味。(記者陳嘉怡攝)

張學良農場的西瓜採自然生長,若未經提醒應該無人察覺蔓草叢生的土地是一大片西瓜田。(記者陳嘉怡攝)

張學良農場的西瓜採自然生長,若未經提醒應該無人察覺蔓草叢生的土地是一大片西瓜田。(記者陳嘉怡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