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變「雲溉肥」 製程從90天縮短為8天
把廚餘變有機質肥料「雲溉肥」,雲林縣府邀請社區、學校及小農分享使用成果。(記者黃淑莉攝)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縣府與南亞塑膠合作克服脫油、去水技術,把生、熟廚餘變成有機質肥料「雲溉肥」,且製程從傳統90天縮短為8天,處理量目前每日30噸,未來將提高至60噸,不只家戶廚餘,也能處理農民及西螺果菜市場的果菜殘渣。
雲林縣環保局今天舉辦「雲概肥」成果發表會,現場有許多社區、學校、小農分享使用雲溉肥的成效,耘耕自然有機無毒直賣所創辦人林富源表示,許多種植有機農作的小農反應,雲溉肥肥力佳,作物長得好外,環境生態也變豐富,且生產的蔬果口感風味更好。
二崙湳仔社區及大埤豐田社區人員也說,使用雲溉肥蔬果長得很好;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陳清圳指出,目前學校與社區都在使用雲溉肥,希望能為友善環境盡一分力量。
南亞公司處長林澤銓表示,熟廚餘高油、高鹽製成有機肥困難度高,2018年接到縣府任務很緊張,前往日本參觀後開發一套系統,不僅克服水、油問題,且製程從傳統2至3個月縮短為35天,去年又花4億多蓋新廠房、技術再升級,處理量可從原本每日30公噸增加為60公噸,製程可再縮為8天。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指出,家戶垃圾中有近3成是廚餘,且會影響垃圾處理效率、增加碳排放量,目前每日家戶廚餘量為30噸,送至南亞處理肥料產製率約14%,經社區、學校及民眾使用反應很好,且小農生產的有機友善蔬果成為五星級飯店食材,形成食善的循環,且有助土地永續。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利用有機質肥料及土壤微生物來增加土壤有機質,不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化學肥料使用,這是最具體的減碳作為,期盼中央可以推動友善農業的土壤碳匯價值方案,幫助農民取得土壤碳匯轉碳權,進而有更多農民投入友善耕作行列。
把廚餘變有機質肥料「雲溉肥」,二崙鄉湳仔社區分享使用成果,現場提供社區以雲溉肥栽培的蔬果品嘗。(記者黃淑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