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規劃人本「完全街道」 增設64處「偏心專道」
拔除「行人地獄」惡名規劃以人為本「完全街道」,高市增設64處「偏心專道」。(記者黃良傑攝)
〔記者黃良傑/高雄報導〕努力拔除台灣「行人地獄」惡名,高市邀請交通方面的專家學者,推動「完全街道」道路標示,朝三大關鍵「道路分級」、「車道瘦身」、「轉向車道」等道路改善著手,針對17個行政區主要道路,從規劃、設計、運行到維護,兼顧不同年齡及不同運具,確保安全性、效率性、 及舒適性。
交通局昨邀請陽明交通大學運研中心主任吳昆峯教授針對「完全街道」及車道設計,一起與工務局、交通局、經發局、地政局等官員面對面交流,吳推行的「安全街道」、「奇數車道」等設計理念及車道劃設原則,逐步融入高市易肇事路段,舒緩車流壓力、改善動線、提升安全,盼帶給工程單位新的啟發,讓正確的道路設計形成府內共識,落實於未來都市交通規劃。
高雄市區近來增加許多「偏心左轉專道」,尤其在本館路左轉澄清路,以及建國路或中正路左轉中山路兩路口,都有效導引汽車左前進入「偏心左轉專道」,利用禁停、駛的黃網線保護「偏心」區域內的汽、機車,相對利用車道「瘦身」概念,規範直行車輛依道路標示標線行駛,減少回堵也保護左轉車輛。
吳昆峯表示,「完全街道」道路設計的理念,主要考量行人、轉向車輛,並考量公共運輸安全及對他車的相對安全,確保兒童、成年人、年長者等各年齡層,也涵蓋各種開車、步行、輪椅等使用者,無論採用娃娃車、自行車、機汽車、公車等交通方式,都能安全、方便、舒適的在馬路上行走。
吳強調,路口是交通動線最複雜的地方,過往道路設計,多以「偶數」車道(雙向車道同數量道路),進行配置以維車道平衡目的,但此配置卻也造成路口欲左轉的車輛,無適當的停等空間反而影響後方直行車通行,不但有礙行車效率,也增加事故發生風險,建議在部分路段可採「奇數」車道,即車道瘦身,騰出一車道搭附加車道(俗稱偏心左轉專道)。
交通局已在全市設置64處「偏心左轉專道」,有效減少車流壅塞,未來也會整體規劃增設「公車彎」,保護乘客、機慢車及行人;局長張淑娟強調,「人本」的城市在道路設計上,應捨棄以車為本之規劃,並朝通用設計、完全街道目標努力,市府持續針對道路設計不良路口、路段積極改善,拔除台灣「行人地獄」的惡名。
拔除「行人地獄」惡名規劃以人為本「完全街道」,高市增設64處「偏心專道」。(高市交通局提供)
拔除「行人地獄」惡名規劃以人為本「完全街道」,高市增設64處「偏心專道」。(高市交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