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5/17「臉部平權日」 邀商家響應倡議
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以關懷年輕孩子外貌焦慮為主題的「我的外貌日記」計畫,在各校園募集志願者,勇敢說出自己過往的外貌不友善經驗。(陽光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你曾因外貌被他人嘲笑或排擠嗎?陽光基金會公布「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調查」,每7人中就有1人因外貌而遭受不友善對待,且國高中時期最常因外貌被取綽號,有2分之1的人因此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今年3月起,以關懷年輕孩子外貌焦慮為主題的「我的外貌日記」計畫,巡迴60多所學校募集志願者,勇敢說出自己過往的外貌不友善經驗。
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預計在5月17日的「臉部平權日」,邀請桃園、新竹在地商家參與倡議活動,期待每張不同的臉,都能獲得同等尊重。參與商家將向來店消費民眾進行簡單推廣,消費民眾可索取集點卡,支持倡議與參與抽獎活動,最大獎是由之前參與「我的外貌日記」計畫的學校老師所贊助65吋液晶電視。
桃竹中心社教專員謝瑀芯表示,在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孩子們戴上口罩,雖是為了保護健康,同時也形成自己外在形象的保護色;現在疫情緩和,有許多孩子對於脫下口罩有不同疑慮,甚至認為「帶著口罩,比脫下時好看!」這凸顯孩子對於外貌與自我形象的焦慮。
有超過10年外國工作經驗的桃竹中心主任賴司鐸表示,國內外的年輕孩子在面對外貌焦慮的行為表現上,稍有一些不同。台灣的孩子,更傾向選擇在人際關係中退縮,所以可以理解脫下口罩會產生的壓力。目前桃竹中心已持續將我的外貌日記訪談,形成語音記錄,日後能在校園活動的情境中使用,讓有類似困擾的孩子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面對這樣壓力的人。
賴司鐸強調,外貌焦慮是每個孩子們在青少年階段,需要學習因應的心理發展任務。但社會環境讓這個問題變的更嚴重,特別是社群軟體的運用,讓潮流的外貌裝扮,以及對美的單一標準,滲入在孩子的生活周圍;「我的外貌日記」訪談已完成語音記錄,日後將提供在校園活動使用,讓有類似困擾的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唯一面對這樣壓力的人。
另建議父母、師長不是去評價孩子們第一時間順應潮流的審美反應,而是引導孩子們在第二時間的行為表現前,可以試著去了解一個人多元面向。如此能幫助孩子回過頭來更認識、接納自己。
陽光基金會桃竹中心以關懷年輕孩子外貌焦慮為主題的「我的外貌日記」計畫,在各校園募集志願者,勇敢說出自己過往的外貌不友善經驗。(陽光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