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不只影響弱勢 台大風險中心點出2族群也要關注

國立台灣大學風險中心今天公布首份對於高碳排產業的相關研究調查,有近6成受訪者不清楚政府2050年減碳規劃,其中又以中間所得者及企業基層主管最擔憂減碳所帶來的油電價影響。(記者楊綿傑攝)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邁向淨零碳排已是國際主流趨勢,但減碳過程中受損失的群體也產生如何「公正轉型」的議題,國立台灣大學風險中心今天公布首份對於高碳排產業的相關研究調查,有近6成受訪者不清楚政府2050年減碳規劃,其中又以中間所得者及企業基層主管最擔憂減碳所帶來的油電價影響,而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推出前就要讓民眾參與。
台大風險中心於今年11月進行「臺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意識調查」,對象為受衝擊的高碳排產業,並針對不同職位層級的受訪者包括主管、員工、負責人等進行調查,進一步瞭解產業對公正轉型的看法與執行現況,共完成533份電訪成功樣本。
台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王瑞庚指出,有高達56.1%的受訪者完全或幾乎不曉得政府到2050年減碳規劃,這顯示溝通仍須加強,而高達83.3%受訪者認為政策推出前就要讓民眾參與,66.8%更覺得相關補償應該立專法處理。
而在減碳之下只能使用極少量的石油、煤和燃油,王瑞庚說,不同產業內高度擔憂工作受影響的受訪者比例依序為,陸上運輸業的36.2%、石化業的30.6%、鋼鐵業的25.6%、電力業的20.8%、漁業的16.7%。其中中間所得者和基層主管,對油電價的影響尤為擔憂。
在減碳責任承擔部分,王瑞庚提到,57.7%受訪者擔憂減碳責任轉嫁到員工。而中高階主管和負責人股東有63.1%較基層員工更擔憂責任轉嫁到員工。這意味著管理階層從經營實務上已經感受到或判斷減碳壓力可能轉嫁的問題。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台灣現在高碳排、高耗電企業,正面臨全球淨零轉型的要求,這些企業都承受著未來各國碳關稅、供應鍊100%綠化壓力,特別是在地緣經濟競爭上,落後的國家將面臨全球供應鍊的轉單損失,政府應優先協助高碳排、耗電企業轉型。
周桂田提到,政府應細緻辨識弱勢、中間所得和脆弱群體,進行嚴謹的衝擊影響評估,因為易受影響的脆弱群體,並不只限於弱勢群體,從調查可以發現中間所得者和基層主管更擔憂,所以在高碳排、高耗電產業中,所得穩定但不夠高,卻又不能納入社會救濟範圍的群體,政府應特別留意。
至於溝通方面,王瑞庚表示,應清楚告訴利害關係群體轉型的好處在哪裡,參與則是提供取得轉型好處的方式,這樣產業界和民眾才會更有熱誠溝通和參與。周桂田則建議由行政部門成立跨部會專責單位如氣候會報、氣候變遷委員會、公眾參與協作平台等建立暢通有效、常態性的溝通和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