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優惠條文無硬指標 立委憂恐淪為企業「作文比賽」
立委洪申翰詢問環保署碳費如何成為深度減碳的助力。(記者羅綺攝)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因應歐盟碳關稅衝擊,國內也擬收取碳費,立委洪申翰今日於立法院社環委員會質詢時,詢問環保署碳費如何成為深度減碳的助力?並坦言擔心僅有碳費優惠條文卻沒有硬指標,恐會變成各企業在進行「作文比賽」,光說不練。環保署表示,後續會追蹤企業執行狀況,若未達自主減碳目標,會要求「補繳」碳費。
立法院社環委員會今日審查環保署主管預算解凍案,洪申翰表示,碳費是給碳一個價格,基本精神是「外部成本內部化」,這是公平正義的問題,應最優先協助中小企業跟一般社會大眾,而不是將碳費用在補助碳排大戶,然而這些基本精神都未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
洪申翰指出,在外界對於外部成本內部化還有疑慮時,卻看到《氣候法》草案中寫道,排放源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即可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優惠費率,然而優惠費率的基線卻未說清楚;反觀其他國家的差別費率,要求企業達到硬指標,若未達成則需繳回費用。
洪申翰說,差別費率的目的是要觸發、刺激更積極的深度減碳,但現行草案卻讓企業只要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就給予優惠費率,如此一來,恐成為光說不練的「作文比賽」;且企業在獲得優惠費率後,若再以一堆理由沒做到,到時候是否須補繳減免的費率?甚至是倍數繳回碳費?
洪申翰強調,碳費費率有幾大重要前提,包括公平性、外部成本內部化、優先協助中小企業及一般大眾、參考碳定價國際趨勢等,優惠費率或差別費率訂定則要成為深度減碳的助力,且要能清楚稽核,不能只是無法驗證的承諾或宣告。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未來在碳費會由企業「大帶小」、分階段徵收,在費率的討論上,希望有經濟誘因讓大排放源願意減碳;而企業提出的自主減量計畫則必須符合國家階段管制目標的規畫路徑,經過環保署審查同意後,才可以適用優惠費率。
至於減量成效,蔡玲儀表示,後續環保署一定會追蹤,制度上也會設計若企業無法達成目標就須補繳碳費的程序。她說,環保署已掌握過去5、6年來大排放源惡排放量數據,對於產業排放很清楚,因此接下來國家階段管制目標及核配給製造業等業者的減量目標,都會有所根據,才來決定業者提出的減量目標是否符合減量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