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擎天崗50頭水牛集體暴斃 監察院斥圍籬決策草率
陽明山擎天崗水牛群去年冬天起頻傳死亡,截至今年2月為止,陽明山地區共計死亡50頭水牛。(資料照,本報合成)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陽明山擎天崗水牛群去年冬天起頻傳死亡,截至今年2月為止,陽明山地區共計死亡50頭水牛;監委趙永清、王麗珍、賴鼎銘調查陽明山水牛大量死亡事件,發現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設置擎天崗地區的刺鐵絲圍籬的決策過程輕率,核有疏失,提案糾正陽管處;趙永清今表示,寒流即將來臨,盼陽管處能結合民間力量加強照料水牛,讓牛群好過冬。
根據陽管處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為止,本次水牛大量死亡事件,擎天崗地區死亡31頭(圍籬內死亡25頭、圍籬外死亡6頭)、頂山-石梯嶺地區死亡14頭、磺嘴山地區死亡5頭,合計死亡50頭水牛
趙永清、王麗珍、賴鼎銘調查,陽明山擎天崗2020年冬季水牛大量死亡事件,發現陽管處施設刺鐵絲圍籬之決策過程流於輕率,核有疏失,經監察院內政及族群委員會於11月16日通過調查報告,提案糾正陽管處,並於今日在監察院對外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案情。
針對水牛群的起源,趙永清說,陽明山的無主野化水牛,是自清末即有牛群放牧,日治時期於擎天崗、冷水坑等地區有牧場,提供附近農戶寄養,台灣光復後輾轉由台北市農會經營陽明山牧場繼續辦理寄養業務,但在2016年市農會結束牧場經營,已成無人為管領的牛隻,剩下的牛隻為牧場經營期間外逸或無人領回牛隻,在當地自然自然繁衍形成無主野化水牛族群,長期以來與山林共存。
查案監委指出,陽管處2019年施作擎天崗地區的刺鐵絲圍籬,雖然聲稱依照早期台北市農會原有設置封閉合圍的圍籬,予以修復,但當時市農會有專人管理牛隻,並非圈於圍籬內而不管,陽管處卻未予詳究,並徵詢專家學者、保育團體及社會大眾的意見,忽略水牛於冬季有遷徙避寒的習性,即輕率耗資297萬元施設圍籬。
之後,查案監委表示,陽管處又未考量國家公園的形象及民眾觀感,竟以帶刺鐵絲施作圍籬,之後又因去年冬季發生水牛大量死亡事件,為使牛隻順利度過寒流,又耗資27萬4000元全面拆除東、南側的圍籬,興建與拆除經費合計共花費230萬9000元,足以見到施設圍籬的決策過程流於輕率,致虛耗公帑,核有疏失。
王麗珍表示,針對水牛死亡原因,沒有尚無明確定義圍籬就是死亡原因,但國家公園管理處設立宗旨就是保護國家自然風景,與野生動物、史蹟等,但國家公園去蓋刺絲圍籬,顯然和國家公園的設立宗旨有牴觸,之後又拆除,可見政策不謹慎和草率。
賴鼎銘指出,陽明山野牛可說是陽明山的文化景觀,期望陽管處能找出野牛的大量死亡的原因,不要害怕社會壓力,就急著安置,會讓全國人民都覺得可惜,因為這是台灣重要的文化景觀,且陽管處應與社會各界合作,照護水牛,而也需要在教育民眾,在陽明山看到水牛時,需要保持距離。
最後,趙永清表示,陽管處在監委會勘時表示有準備很多草料、舔磚,給牛食用,並能補充營養,也就有特別注意健康狀況,至於移地安置情形,目前沒有持續辦理,過去有幾頭移地安置,情況也還不錯,都有受到妥善照顧;擎天崗地區水牛族群數在夏天逐漸恢復,現在約有15頭。
監委趙永清今指出,陽明山擎天崗2020年冬季水牛大量死亡事件,發現陽管處施設刺鐵絲圍籬之決策過程流於輕率,核有疏失。(記者吳書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