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疫情下心不安!精神科求診暴增 1月至9月逾130萬人

疫情期間,民眾壓力較大;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首次上稿 00:29
更新時間 06:09
相關新聞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近2年,不少民眾生活受到影響,心理健康也失調!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今年1至9月精神科求診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同期成長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成以上,以40至69歲族群為主。
今年1至9月精神科就醫共計130萬2412人,較去年同期的126萬2048人成長3.2%、前年同期的118萬3186人成長10.1%,單月高點為3月近80.4萬人,本土疫情發生後,6月以71.5萬人為最低點,但疫情平穩後,7月起回溫,9月更已達79.3萬人,已近3月曲線尖峰的水準。
健保署醫管組科長陳依婕表示,整體以女性55%為大宗,40至69歲占超過51%為主,與往年精神科求診結構並無明顯改變,前3名疾病包含持續性憂鬱症約16.4萬人、非特定的焦慮症13.1萬人、廣泛性焦慮症12.9萬人。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醫師袁瑋說明,持續性憂鬱症通常是曾罹憂鬱症沒有好完全,人變得易緊張、悲觀,碰到狀況,症狀就來來回回;非特定的焦慮症可能因突發事件壓力引發;廣泛性焦慮症則指焦慮半年以上,影響注意力、睡眠,甚至產生生理肩頸不適等情況。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達表示,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大醫院門診配合政府降載,加上不少民眾擔憂風險,因此轉往基層診所就醫,精神科診所求診量約成長兩成,但隨著疫情趨緩,這一、兩個月已陸續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袁瑋也指出,在疫情嚴重時期,因為醫療量能降載,比較不會真的有很多人到醫院求診,但稍微緩一點後,大約七、八月時,觀察門診上升幅度就較疫情前大約成長1.5倍,包含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都有,症狀涵蓋吸不到空氣、心悸、頭暈及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還有莫名恐慌等。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