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每年補助約千萬 110學年增至567所幼兒園教本土語言
苗栗縣汶水國小附幼推動本土語言教學達16年,讓幼兒觀察並觸摸小米。(國教署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鼓勵幼兒園教本土語言,教育部一年補助約千萬元,110學年已增加至567所幼兒園。
國教署組長王慧秋說明,為促進本土語言傳承,並符應「國家語言發展法」之精神,國教署鼓勵幼兒園在教學時融入本土語言,培養幼兒本土意識及族群認同,每學年度補助幼兒園申辦「本土語言融入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計畫,補助自編教材經費、專家諮詢費及教師參加語言能力認證的報名費。
依國教署統計,從95學年至110學年,每學年申辦幼兒園數量穩定上升,例如107學年是489所,110學年已增加至567所幼兒園,增加78所,補助經費每年約千萬元,其中一次性教材占比上限8成。
苗栗縣汶水國小附幼推動本土語言教學達16年,校方表示,主要是園內幼兒有90%以上是原住民族,其中70%以上為泰雅族,老師教學時會講述民間故事、吟誦歌謠、觀賞戲劇表演、介紹泰雅家鄉、認識傳統技藝、參觀泰雅工作坊及文物館等,另也邀請部落耆老及地方仕紳,進行校園及部落的文化踏查,包含:家屋、獵寮、穀倉、小米種植知識及狩獵場文化等,透過融入在地文化的教學方式,使幼兒更了解泰雅族文化,從中自然的學習族語。
特別的是,汶水國小附幼園內教保服務人員也與幼兒們一起學習族語,並取得泰雅語初級認證,家長回饋「兒子在幼兒園學族語,回家會對yutas(祖父)、yaki(祖母)說的族語感到興趣,也會練習和他們對話」;另一位家長也表示,看到孫子唸唱在幼兒園學的族語及歌謠,覺得很高興。
汶水國小附幼老師將「苧麻製作成線的步驟」做成小圖卡,讓幼兒比比誰先拍對圖卡,在遊戲中融入本土語言及文化。(國教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