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氚廢水延後半年排放 我國海域輻射偵測無異常
福島第一核電廠。(美聯社檔案照)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將排含氚廢水入海,引發國際關注,我國原能會除了表達抗議及提出相關訴求,也召開跨部會因應會議,原能會今天說,根據最新訊息,氚廢水排入海可能從2022年秋季延至2023年春季,我國已擬定相關監測措施,而上半年台灣海域氚輻射調查已累積34件,皆無異常狀況。
原能會今天召開第七次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廢水排放跨部會因應視訊會議,包括海委會、農委會、外交部、衛福部、科技部、交通部、中研院等部會與會。
原能會指出,根據最新掌握訊息,福島第一核電廠核災含氚處理水貯存空間儲滿的推估時程,將由2022年秋季延後至2023年春季;日本環境省6月18日也首度召開專家會議,研議處理水排放入海前、後的環境輻射監測方法,日方將持續依據作業的狀況調整具體的環境輻射監測計畫,希望能在排放的1年前開始進行環境監測。
原能會說明,我國在4月份第六次的平台會議後成立了「涉外事務聯繫協調」、「海域監測規劃與執行」、「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安全評估整備計畫執行」,以及「我國漁民求償機制研議」等4個工作小組,透過工作小組就本案因應工作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和處理。
而目前「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整備計畫」的專案計畫已奉核定,於7月1日開始執行,以「資訊公開」、「海域輻射擴散預報及示警」,以及「海域輻射基線調查」為三大主軸計畫,除可藉前瞻技術確保我國海域輻射安全外,也透過公開平台將所有資訊供民眾即時查詢,避免民眾對該事件產生任何疑慮,提升應變效能。
對於今天會議,原能會說,共做出7點結論,包括在漁民求償機制部分,現階段作為著重多方資料蒐集以為證據,並就國際相關案例進一步研析;涉外部分,持續就我國籌組專家團赴日觀察積極接洽,同時也會針對處理水排放相關監測事宜與日方進行交流。
而在環境監測方面,包括核研所、國海院及氣象局共同研提的「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整備計畫」,已獲通過,海水採樣分析作業將於8月後陸續執行。
原能會特別說明,輻射偵測中心依「110年台灣海域氚輻射調查計畫」,第二季完成分析21件,上半年共計完成分析34件,結果皆無輻射異常。後續也會儘速擬定「111年台灣海域海水氚輻射調查計畫」。
而在中國台山核電廠輻射異常事件後,原能會說,已立即啟動各項應變措施,除強化環境輻射監測與全時掌握事件發展,同時也協助農委會進行水質及魚體輻射檢測,各項檢測數據皆無輻射異常,研判台山核電廠事件不致影響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