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日月潭驚見「紅色警訊」 魚虎幼魚形成「魚球」來襲…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幼魚群聚形成的「魚球」情形。(記者謝介裕攝;本報合成)
首次上稿 07/17 23:00
更新時間 07/18 06:32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入侵日月潭的兇猛外來種「魚虎」,於7月進入繁殖期形成的一圈圈「魚球」,也使得日月潭上演一場罕見的「人與魚虎」攻防戰戲碼,尤其,日月潭水位回升至滿水位狀態,有利於魚虎閃躲、藏匿,更令人感受到魚虎聰明及狡猾的一面,惟南投縣政府防治人員及漁民並不氣餒,目前正就其棲息、活動的熱點水域密切監控、觀察中,再伺機予以一網打盡,以達到維護日月潭生態永續經營的目的。
「魚虎」學名稱為「小盾鱧」,生性兇猛、獵食性強,成魚體長可超過1公尺、重達20公斤,嚴重危及曲腰魚、奇力魚、潭蝦等台灣本土魚蝦生存空間後,日月潭當地漁民也響應縣府防治「魚虎」計畫。
惟最近潭面不時會出面一圈又一圈且大小不一的紅色圈圈,引發漁民們關注,並進一步追查,也才驚覺「魚虎」所產的魚卵已孵化,且其幼魚體色是鮮艷的橘紅色,與成魚灰黑色的外觀,截然不同,以致幼魚群聚形成「魚球」時,就好像紅色染料般把潭面渲染成紅色的圈圈狀,所經之處少有魚蝦能倖免於難,漁民們便以「紅色警訊」稱之。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指出,前幾天,該處接到漁民通報此「紅色警訊」後,也派員比照去年與清華大學第一次合作的「電撈」防治作法,針對母魚帶小魚形成的「魚球」進行圍捕,但成效卻不如去年,研判,原因可能在於成年公母魚警覺性變得更高,多半躲在水草叢生或枯枝落葉較多的深處水域,不但令船隻不易接近,也讓電撈作業有難以施展之感,因此,經與漁民溝通後,目前暫時先按兵不動,待其轉移到較寬廣水域活動時,再合力予以圍捕。
農業處說,據目前觀察,魚虎「魚球」群聚數量,從6、700隻至1、2000隻不等,捕獲的幼魚長度約在4至9公分之間,究竟代表是不同族群、不同時期孵化?還是與棲息水溫高低、食物來源多寡有關?則有待與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
不過,可確定的是,魚虎就是因幼魚體色紅通通的模樣十分可愛、討喜,才會被引進並一度成為熱門的觀賞魚種,怎料,長大後成魚外觀丕變,才會遭飼主棄養,進而演變成日月潭的「生態殺手」,也再度呼籲民眾不只養魚,連同飼養貓狗也一樣,都不可任意棄養,才是維護生態環境治標又治本之道。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幼魚群聚形成的「魚球」情形。(記者謝介裕攝)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幼魚群聚形成的「魚球」,一旦發動獵捕行動,潭面會變紅且出現諸多泡泡,漁民以「紅色警訊」形容之。(記者謝介裕攝)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幼魚群聚形成的「魚球」,一旦發動獵捕行動,潭面會變紅且出現諸多泡泡。(記者謝介裕攝)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幼魚體色橘紅色,十分鮮豔,與成魚灰黑色,截然不同。(記者謝介裕攝)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目前被捕獲的幼魚長度從4至9公分不等。(記者謝介裕攝)
日月潭「生態殺手」之稱的魚虎成魚體色是灰黑色。(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