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站西路通車滿一週 林欽榮:車行順暢符合預期

高雄站西路今通車滿一週。(圖擷取自林欽榮臉書)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高市臨時站西路通車今滿一週,高市副市長林欽榮引述多項數據與資訊分析,評估車行順暢符合預期 ,且仍有15到20%車流持續利用中華路、自由路替代通行,後續將積極完善人行環境,也會繼續聽取民眾意見、讓交通盡善盡美。
林欽榮說,很多市民朋友關切,臨時站西路是否真能扛起高雄火車站前的交通運輸任務,在通車甫滿一週的今天,他得到交通局智運中心回傳的各項交通數據與資訊分析,評估車行順暢符合預期。
林欽榮說明,中博橋拆除期間,市府規劃以中華路、自由復興路承擔原有車流量的60%到70%,拆橋後第一週觀察到,仍有15到20%車流持續利用中華路、自由路替代通行,且大致穩定,這是市府相當樂見情形,呼籲更多市民能持續善用周邊替代道路。
他進一步指出,拆橋後,車行效率優於拆橋前,拆橋後各主要路段平均旅行時間,均較拆橋前減少5%,旅行速度亦相對提升。
針對行人通行部分,則將持續檢討及改善,中山路(八德路至建國路)、博愛路(九如路至熱河街),兩側街道造街,依既定工序由本府協助南工處於4月上旬予以完成,做為車站表參道之起手式。
林欽榮表示,市府團隊認為人行空間影響兩側商圈、店家及市民日常生活甚鉅,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工務團隊已於上週進場施作,預計於4月上旬完成上述兩路段的實體臨時人行道,讓民眾享有優質的徒步空間。
許多熱心的市民朋友,持續不斷給予市府團隊建議,市府會繼續聽取民眾意見,讓臨時站西路的交通現況可以盡善盡美。
林欽榮彙整相關數據,評估火車站周圍交通路網效率良好,一如市府團隊規劃與期待,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市府團隊會持續改善車輛及行人的良好交通環境,動態調整周遭交通設施及維持警力佈署,讓臨時站西路發揮原本的預期效用,讓高雄新站區扮演城市客廳的迎賓角色,也讓區域路網交通氣象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