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UCLA台裔教授楊陽 開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獲重大突破

來自台灣,目前是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 材料科學工程學教授楊陽。(楊陽提供)

來自台灣,目前是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 材料科學工程學教授楊陽。(楊陽提供)

2021/02/11 18:13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來自台灣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教授楊陽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性能更好的鈣鈦礦材料,可應用於太陽能電池和LED發光二極體,經實驗使用此材料的太陽能光伏電池使用2000小時後,光轉換效率仍有原來的85%,研究成果於2月4日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

來自台灣的洛加大(UCLA) 材料科學工程學教授楊陽研究團隊,發現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裡面的有機小分子具有「雙重人格」特性,不僅具有傳統認知中穩定晶體結構的作用,還可以經由特殊設計後,對晶體前沿軌道有所影響,以提高材料的電子性能。

楊陽表示,鈣鈦礦材料具有無機分子例如陶瓷的晶體結構,而有機分子穿插在其無機骨架中,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有機分子似乎僅起結構作用,不能直接貢獻鈣鈦礦的電子結構,如果有機分子設計合理,不僅可以保持晶體結構,而且還可以提高材料的電子性能。

楊陽指出,為了製造性能更好的鈣鈦礦材料,研究團隊引入了一種特殊設計的有機分子,一種含芘(pyrene)的有機銨,在其一端連接有正電荷的銨基,而這種分子設計,為鈣鈦礦提供了全新的電子結構調節。

為了證明該設計的功效,楊陽說,團隊使用這些材料構建了太陽能光伏(PV)電池原型,然後在連續光照下測試了2000小時後,新電池繼續以原始效率的85%將光轉換為能量,這與由相同材料但沒有添加改變的有機分子製成的光伏電池形成鮮明對比,未使用該有機分子的太陽能電池器件僅保留了其原始效率的60%。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