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霧台咖啡招牌 杜俊文用阿嬤的農地種出特等咖啡豆
杜俊文接下祖母的小米田,在海拔800公尺的農地上轉種咖啡。(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祖母就是靠著這片田地養活一家大小!」屏東縣霧台鄉的杜俊文,4年前接下祖母的小米田,在海拔800公尺的農地上轉種咖啡,為克服陡峭的山坡地及海拔不夠高的劣勢,杜俊文從品種、田間管理到後製方式不斷實驗,堅持不種「比賽用的咖啡」,今年卻意外獲得屏東精品咖啡評鑑特等獎,擦亮霧台咖啡的招牌。
杜俊文說,日治時期日本人引進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日人離開後,霧台鄉的咖啡園逐漸荒廢,直到現在人手一杯咖啡,許多族人再把咖啡種回來,但比起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精品咖啡,祖母的農地海拔僅800公尺,且位在陡峭的山坡地上,栽種作物除了是體能的考驗,還得與猴子分享栽種成果。
早年杜俊文的祖母靠人力將山坡地開闢成梯田狀,輪流種植小米、芋頭、花生等作物,隨著祖母年紀漸大,栽種面積逐年縮小,杜俊文便開始在祖母無暇顧及的農地裡「補植」咖啡苗,克服環境劣勢、發揮在地風味則成為他的目標。
杜俊文表示,為了把痛點變成優點,他到阿里山拜訪咖啡農、參與咖啡講座研習,並從網路上蒐集資料不斷學習,除了屏東常見的阿拉比卡、黃波旁等品種,還引進了SL(Scott Laboratories)品種,在後製處理上也更採用較少見的低溫有氧、慢速發酵、陰曬等方式。
杜俊文的咖啡園有400株咖啡,年產量約600公斤,他說,霧台咖啡有奶油風味,醇厚度飽滿,溫順不酸澀的口感,有點像魯凱族溫和內斂的性格,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風格,在比賽中也許不吃香,但這卻是道地的霧台風味。
杜俊文克服陡峭的山坡地及海拔不夠高的劣勢,擦亮霧台咖啡的招牌。(記者邱芷柔攝)
杜俊文從品種、田間管理到後製方式不斷實驗。(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