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公路通車一甲子秋祭 福壽山農場舊照憶當年
1957年福壽山農場開墾時的茅草屋。(記者張軒哲翻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今年適逢中橫通車60年,梨山饗堂籌備管委員會今日上午於梨山饗堂舉行「中橫通車60週年紀念暨闢路殉職榮民追思秋祭法會」公祭,並邀請梨山地方各界共同參加,眾人觀看老照片憶當年。
中橫公路通車對於國人而言,如同前塵舊事或如明日黃花,但很多人不知道,除了開闢時殉難的225名榮民先烈之外,福壽山農場會成立,其實與中橫公路密不可分。
福壽山農場副場長陳靖儒指出,福壽山農場成立於中橫公路開工後,故總統蔣經國接任「退輔會」主委後指示,在山區尋找適合地點種植蔬菜,以提供中橫築路施工人員生活所需;當時經勘察後,就決定在今天福壽山農場址設置農場,生產蔬菜,並命名為「梨山榮民農場」。
1946年至1952年期間,因當時「美援」運用協調與妥協,原隸屬「退輔會」各地區大同農場,移交省府相關單位接管。福壽山農場草創初期,配合整體政策與中橫公路工程,一開始先由省公路局代管,此一時期因地處偏遠,生活克難,農場以開墾任務為主,並無文卷檔案留存。
但根據榮民前輩口述得知,當時退輔會從各療養大隊待退士官兵中,遴選身心健康志願從事山地農墾者100人,攜帶3天乾糧從谷關徒步向山區前進,開墾人員依到達山頂之順序,每20人為1組,共分5組,隨即砍伐茅草搭建茅舍,因應墾殖任務與生活管理需要開墾以「農莊」為單位,沿著福壽山農場開闢,並由農業實驗單位指導、協助種植蔬菜。
福壽山農場主要涵蓋農業發展、觀光轉型兩個時期,並歷經10餘任場長與無數榮民前輩苦心經營,除積極安置退除役官兵外,並創造高價值蔬果、茶葉等農產,進而帶動梨山地區進入農業、觀光全盛時期;此外,農場配合政府農業外交政策,協助執行「泰王山地計畫」等多項農業技術外援。
福壽山農場副場長陳靖儒指出,截至1987年為止,福壽山農場共安置場員387人,隨著歲月流淌,這些榮民前輩多已老邁甚至大部分已經凋零,但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已經在這裡落地生根了下來。
1965年蔣經國先生與福壽山場員場眷合影。(記者張軒哲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