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AI智慧導入農業 屏東紅龍果成功轉攻冬季市場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中)、清大智慧農業辦公室執行長郭俊男(右)等團隊,輔導果農劉奎麟(左)成功轉攻火龍果冬果市場。(記者羅欣貞攝)

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中)、清大智慧農業辦公室執行長郭俊男(右)等團隊,輔導果農劉奎麟(左)成功轉攻火龍果冬果市場。(記者羅欣貞攝)

2020/06/29 12:28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火龍果夏天產量常供過於求,價格較不穩定,屏東縣果農在屏東縣政府、工業局及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等團隊協助下,轉攻價格較好的冬季市場,集中於每年12月至5月上市,收益翻倍,冬果輔導計畫將從屏東縣延伸推廣,增加果農收益。

國內火龍果主要產區位於屏東縣,全台種植面積超過3000公頃,屏東縣佔逾4分之1,但每年夏季就面臨產銷失衡的狀況,為解決火龍果農困境,全國農業金庫子公司農金資訊公司在經濟部工業局「普及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指導下,與屏東縣政府合作推動在地農場「應用AI協助火龍果冬季產果技術之擴散推廣」,並結合產學專家,包含國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屏東科技大學智慧農業中心、農金資訊股有限公司與台灣屏東農業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等專家整合各界能量,輔導火龍果農朝向智慧科技轉型化發展,由金緻網路研發的台灣第一套火龍果數位分身創新應用AI 人工智慧協助,讓火龍果農轉型冬季量產,未來還能擁有外銷國際競爭力,過程中工業局也積極從旁輔導,在計畫申請及執行過程中給予協助。

團隊在屏東縣的第一個輔導農場是位於里港鄉的大龍王農場,該場是全臺最大的單一火龍果園,人工智慧農場示範場域,採用清大AIoT技術來打造精準農業,利用各式環境微型感測器把關農作物狀態及人員動態,還用無人機空拍火龍果花朵照片,利用AI計算花朵數量,進行果實產量預測。並運用無人機、衛星空拍與影像分析,節省人力物料成本與掌握火龍果最佳採收期,還可精準產量。

第二代農場主人劉奎麟表示,4年前起導入AI科技管理,與過去夏果比較,收益多約一倍,人力也減了至少3分之1,目前約3成外銷,其餘內銷,也接到國際連鎖咖啡業者的訂單。

屏東縣長潘孟安今天(29日)前往大龍王示範農場,他表示未來要以AI人工智慧透過數位分身技術,把成功經驗擴散至其他火龍果農場,經由智慧農場轉型,每公頃果園將可增加新台幣60萬收益,每年預估500公頃的擴散推廣,將可增加3億台幣的產值,並成功建立台灣種植技術的品牌價值,進軍國外與南向市場。

擁有全台20座農場智慧化成功經驗的國立清華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黃能富表示,團隊引進AI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火龍果的光照管控、疏花授粉、選果分級,之後再複製AI導入的數據,建構數位分身技術等,用大數據來精準種植、施肥、收成,甚至輔助包裝出貨的分類作業,協助火龍果農轉型冬季產果,以平衡夏季、冬季產果量。

清大等單位也將在明天(30日)上午九時半,於屏東縣政府北棟205室舉辦冬產火龍果擴散研討會,歡迎有興趣的果農參加。

屏東縣長潘孟安(中)等人示範科技種植火龍果。(記者羅欣貞攝)

屏東縣長潘孟安(中)等人示範科技種植火龍果。(記者羅欣貞攝)

冬產火龍果計劃今天發表成果。(記者羅欣貞攝)

冬產火龍果計劃今天發表成果。(記者羅欣貞攝)

果園各項細節都有科技設備監控。(監記者羅欣貞攝)

果園各項細節都有科技設備監控。(監記者羅欣貞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