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也能親源鑑定? 學者:採血準確率最高
新竹縣關西鎮傳出鄉親為了釐清狗主是誰的羅生門,主動要求願意出錢出力替撿來的流浪狗狗做DNA親子鑑定。(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縣關西鎮傳出鄉親為了釐清狗主是誰的羅生門,主動要求願意出錢出力替撿來的流浪狗狗做DNA親子鑑定的「鮮」聞。新竹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表示,確實家犬走失若身上沒有晶片,就視同流浪動物一樣,拾獲者雖好心公告尋找失主,但原飼主循線要領回,仍須舉證,證明被尋獲的流浪動物是其走失的才行。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殷獻生直言,替狗狗做DNA的親源鑑定雖不常聽聞,但在醫學上的原理就如同人的親子鑑定,可以用毛囊、口腔黏膜或角質細胞以及血液等方法達成。
只是前述方式以血液中白血細胞組織的準確率最高,但如同口腔細胞採檢,都必須獲得寵物主人許可才行。至於毛囊組織隨著毛髮脫離動物體表後就開始代謝、分解,使得含有DNA的組織細胞降減,雖然依舊有機會採得DNA供比對,但相對於前述口腔黏膜或採血的方式,是要不容易獲得明確的鑑定結果,既費工又耗成本。
殷獻生也說,就像要幫助無名大體回家的作法,醫學上要從動物本身曾罹患過的某些疾病,去探究眼前的動物是否就是曾患病卻走失的另一隻時,理論上也是可以鎖定動物的牙齒來檢驗、比對。
因為牙齒是動物身體鈣化後,不會因長胖、變瘦等原因而再有變化的部位。鑑定者可從被檢驗動物的牙齒,比對走失動物之前就醫所留的檔案資料去做初步的判斷。
至於癌症這類疾病固然重大,但只要治癒了,通常就無法從動物本身再找到吻合當年的癌細胞「長相」。而因病做過的放射線治療或化療,當療程結束後也就結束,不會在動物體內留下供人追蹤的「線索」,頂多只能就當年治療時是否有做過哪些手術?手術部位等,跟牙齒部位的鑑定一併進行綜合研判。
另名不願具名的動物醫學學者說,就「小屁孩」案來說,因為「小屁孩」是母犬,其子代會有一半的基因跟母親一樣,所以N小姐只要提供走失愛犬所生的小狗跟「小屁孩」比對,真相就可望立刻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