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生貢獻台灣!馬偕博士不只拔牙行醫 還會以台語作詩

2020/06/03 22:51
圖為馬偕博士(中,戴帽者)於淡水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前的合影留念,原圖為黑白單色,經「台灣古寫真上色」數位上色。(聚珍台灣與台灣古寫真上色授權提供)

圖為馬偕博士(中,戴帽者)於淡水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前的合影留念,原圖為黑白單色,經「台灣古寫真上色」數位上色。(聚珍台灣與台灣古寫真上色授權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昨(2)日是馬偕博士紀念日,一生奉獻台灣的馬偕博士,對台灣的卓越貢獻,後世感念。對此,致力於傳承與發揚台灣文化的文創書局「聚珍台灣」 也撰文詳細介紹,這位台灣人耳熟能詳的馬偕博士,不只會拔牙行醫、辦學傳教,還熟稔台語,更以台語寫下詩作《最後的住家》,直抒他對於台灣真摯而深厚的情感。此外,馬偕來台後落地生根,更親力紀錄了有關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台灣動植物的大量實地資料,為台灣的人文歷史與自然生態留下珍貴的文獻紀錄。

「聚珍台灣」1日在臉書及網站撰文,來自加拿大的傳教士馬偕,在1871年遠渡重洋抵達台灣,在半年內就熟稔台語,並能以台語傳教。在來台的隔年,馬偕首度行經頂雙溪,翻越草嶺古道,來到了坐落在蘭陽平原的頭城,實地紀錄了19至20世紀的台灣動植物、地質,以及人類考察的資料,也為台灣的人文與自然生態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資產。

之後的日子裡,馬偕博士深入探訪北台灣的各個聚落,在地宣教、行醫、辦學,也持續記錄台灣的自然生態與原住民習俗,更創辦了台灣第一間民營博物館,而馬偕博士與在地台灣人的熱絡互動,也留下許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廣為後世流傳與津津樂道。

一生奉獻台灣的馬偕博士(左二白衣戴帽者),不只會拔牙行醫、辦學傳教,還熟稔台語,更以台語寫下詩作《最後的住家》,表露他對於台灣的真摯情懷。圖為馬偕博士為台灣人拔牙照,原照為黑白單色,經「台灣古寫真上色」以數位上色。(聚珍台灣與台灣古寫真上色授權提供)

一生奉獻台灣的馬偕博士(左二白衣戴帽者),不只會拔牙行醫、辦學傳教,還熟稔台語,更以台語寫下詩作《最後的住家》,表露他對於台灣的真摯情懷。圖為馬偕博士為台灣人拔牙照,原照為黑白單色,經「台灣古寫真上色」以數位上色。(聚珍台灣與台灣古寫真上色授權提供)

在馬偕的無私奉獻之下,數不盡的台灣病患獲得治療。馬偕博士生前致力於奉獻台灣,1901年6月2日病逝於淡水,身後也決定安詳長眠於台灣。而馬偕逝世前,因喉癌無法言語時,仍強支病體,書寫教材授課,以一生實踐其「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人生哲理。

而在台灣生根、為台灣貢獻餘生的馬偕博士,更以台語詩作《最後的住家》,道盡了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真摯而深厚的情感。


《最後的住家》全詩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的青春攏總獻給你;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我一生的歡喜攏於此;
我在雲霧中看見山嶺,從雲中隙孔觀望全地;
波浪大海中遙遠的對岸,我意愛在此眺望無息;
我心未當割離的台灣,我的人生攏總獻給你;
我心未當割離的台灣,我一世的快樂攏於此;
盼望我人生的續尾站,從大湧拍岸的響聲中;
在竹林搖動的蔭影裡面,找到我一生最後住家;
我全心所疼惜的台灣,啊!

聚珍台灣表示,真心認同台灣的馬偕醫師是「正港台灣人」,其對台灣的卓越貢獻與深厚真摯的情感,後世永誌不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