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聯手搶救寶寶!產檢發現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 產後立刻開刀
醫師林明志指秦小弟主動脈弓狹窄。(記者蔡淑媛翻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秦小弟在媽媽肚子裡15週大接受高層次超波產檢時,發現主動脈弓狹窄,罹患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生產時小兒、心臟外科醫師也留守待命,今年1月1出生即給藥保持動脈導管暢通,持續供應血液循環,出生後第4天即進行開胸手術修補主動脈,避免缺氧休克,術後完全矯正、恢復健康,醫師提醒,及早診斷是存活關鍵,也可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流產。
台中榮總兒童部主任、小兒心臟科醫師林明志指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率約占9/1000活產嬰兒,其中1/4屬於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出生後1年內需要手術或心導管介入治療,如果沒有預先知道,嬰兒出生時可能會發生措手不及的生命危險,而且儘早介入治療,可以減少後遺症。
秦小弟的媽媽在懷孕15週時接受產科陳威志主任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主動脈弓狹窄,另外也進行羊膜穿刺、基因晶片檢測、胎兒核磁共振等精密檢查,都未發現有其他病症,也與醫師討論產後治療效果好,決定留下孩子,今年過年期間生產,由於是預期中的狀況,小兒心臟科及心臟外科也特別為秦小弟在春節期間安排留守人力。
秦小弟出生後在超音波檢查下可見他主動脈弓嚴重狹窄,管徑只有正常的一半,血液由動脈導管分流血液,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由於動脈導管會在出生後2、3天自然關閉,一旦閉點,主動脈會呈現低血流,導致急性腎衰竭及缺氧休克。
醫療團隊在秦小弟出生後就緊急給予前列腺素E1保持動脈導管開放,影像醫學部主任吳振豪以電腦斷層攝影確認狹窄狀況後,心臟外科醫師王中琦就進行手術以人工血管修補擴大主動脈弓,術後復原及生長狀況良好。
林明志提醒,胎兒有主動脈弓狹窄是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媽媽懷孕時不會有異狀,須透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出生後會缺氧造成腦麻等後遺症,可能選擇流產,但是出生後透過內外科治療,是手術成功率高,且可完全矯治、恢復健康,提醒做好產前檢查,透過高層次超音波是可發現,產前的預知或出生後早期的診斷,可減少併發症。
林明治也說,大部分危急型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可以藉由超音波檢查診斷,即時的給予前列腺素緩解治療,維持動脈導管暢通,接下來使用手術或心導管介入治療予以完全矯正或者階段矯正,在台灣因心臟外科及新生兒介入性心導管的進步,現代幾乎所有的心臟病均能獲得適當的治療,因此這一群小孩的存活率也獲得非常顯著的提升。
秦小弟在媽媽肚子裡懷胎15週時,高層次超音波發現主動脈弓狹窄主動脈弓狹窄。(箭頭處,記者蔡淑媛翻攝)
秦小弟如果動脈導管關閉,降主動脈也會跟著缺血,造成重要器官缺氧壞死,有生命危險。(記者蔡淑媛翻攝)
秦小弟主動脈弓狹窄。(箭頭處,記者蔡淑媛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