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黃鸝從稀鬆平常變珍貴稀有 鳥友不勝唏噓
日前有鳥友在墾丁目擊黃鸝。(記者陳彥廷翻攝)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是耳熟能詳詩句,但台灣白鷺仍在,黃鸝卻一度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經過長年保育,有鳥友日前在墾丁國家公園內目擊黃鸝身影,不過,鳥類達人劉川感嘆「稀鬆平常變珍貴稀有」,雖肯定列入保育類的作法,但仍有不勝唏噓之感。
從「兩個黃鸝鳴翠柳」推測,早年處處可見黃鸝,但台灣族群量自民國60年代就已開始出現縮水,劉川說,早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律及概念之前,黃鸝就因為漂亮身影,不是遭濫捕作為觀賞鳥,就是受到人為開發壓迫生存空間,數量已大為減少。
劉川說,60年代時,當時台26線都還不是柏油路,恆春半島的開發程度仍不高,連墾丁國家公園都還未成立,但他在墾丁畜牧場就親眼見到「兩個黃鸝」在宿舍前鳴叫的美麗畫面,至今仍深深烙印腦海。
劉川表示,黃鸝主要棲息的空間與人居聚集處接近,因此當時除了開發較少如恆春半島地區,在都市或大型聚落處要觀察到黃鸝已屬意外驚喜。
雖然如此,這黃鸝在台灣,已於2018年從第一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再回復為第二級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顯見數量確實有所提昇。
劉川強調,黃鸝生性較害羞,會藏在人跡罕至處覓食,據他觀察,雖然現在在墾丁有回升現象,也更易聽見銀鈴般的叫聲,但綠樹叢中的要發現黑眼黃身蕞爾黃鸝「鸝」影,甚至要清楚拍下照片,仍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也顯見列入保育類動物確實有助於族群的回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