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南是什麼樣子? 紀錄片好手用影像告訴你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匡無框」。 (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匡無框」。 (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2019/08/21 10:16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南又誕生了一批紀錄片好手!台南市政府主辦的第9屆「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班」,今年的學員在暑期3個月密集訓練下,產出13部優秀的在地紀錄片,充實台南素人影像的資料庫,也讓全台灣看見民間的影像創作活力。

今年影像班學員的紀錄片同樣維持題材多元與形式自由的特色,對人文議題的刻畫和探索更是深刻,特別是對於社會公共領域的關懷,例如探討單車城市交通脈絡的《單車之道》、以環保減塑為主題的《撿一片海》。

關懷流浪動物生存的《我能為你做什麼》、記錄家鄉關廟在地文化推廣的《香洋仔》,這些作品都展現台南人對這座城市最真誠的觀察與期盼。

每年的作品也都不乏精彩的人物故事,像是以蘇友泉教授的篆刻人生為題材的《寄情方寸》、老塘湖藝術村的藝術家匡乙紀錄片《匡,無框》;另外也有將鏡頭聚焦親情,拍攝失智症父親的《我的老爸爸》等。

也有部分學員嘗試在影像形式上突破,像是《記憶潮濕.gif》用實驗性元素詮釋記憶與情緒,《聲刻映像》則以聲音尋覓城市影像特色。

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說,「家鄉紀錄手」在新媒體與影像傳播崛起的時代誕生,多年來不斷的以扎實完整的訓練,培訓出一批批的紀錄片好手,讓市井裡來不及被挖掘的生命故事,透過庶民的眼光記錄下來。

8月24日下午1點10分,將在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崇華廳舉行成果發表會,與創作者一起分享交流紀錄片帶給人們的影像悸動。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單車之道」。(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單車之道」。(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香洋仔」。(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台南市社區影像紀錄人才培訓成果,學員作品「香洋仔」。(圖由台灣南方影像學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