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習俗中斷150多年 噶瑪蘭族海祭重現宜蘭海岸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2019/07/05 16:12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宜蘭噶瑪蘭族在漢人入蘭開墾後,部分族人被迫南遷花東,留在宜蘭的族人則與漢人同化;最近宜蘭壯圍奇立板社族人,要在7月13、14日舉辦海祭、豐年祭,讓暌違150年未辦的歲時祭儀,重現蘭陽平原,宣示他們重振噶瑪蘭族文化的決心。

噶瑪蘭族濱海而居,宜蘭舊地名就是取自該族;但漢人200多年前進入宜蘭開墾後,部分噶瑪蘭族人遷往花蓮、台東一帶,族人在外地顛沛流離數百年年。

未南遷的噶瑪蘭族人,散居宜蘭各鄉鎮,隨時間推移,幾乎都已漢化,用漢姓隱身漢人聚落,說著一口流利台語,幾乎與漢人無異。

但隨部落老一輩族人凋零,中生代憂心族群文化就此消失,最近位於壯圍部後社區奇立板族人,先成立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作為族群文化復甦的起頭,經多次籌備、討論,今年恢復睽違150多年未辦的傳統祭儀。

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玉峰說,宜蘭噶瑪蘭族漢化已久,很多傳統習俗幾乎已經消失。為了復辦海祭、豐年祭,他們遠到花蓮豐濱新社求教,將古調、舞蹈及祭祀傳統帶回宜蘭。

今年5月以來,奇立板社族人陸續展開儀式祭典的準備,包含古調的傳唱練習、傳統舞蹈的教學等,每晚固定在社區登場,為13、14日活動預作準備;今部落91歲頭目潘英才,也用傳統儀式祭祖,祈求活動順利。

「如果不復辦,怕對不起祖先」潘英才說,噶瑪蘭族百年來四散全台各地,僅花蓮一帶的族人,每年循傳統舉辦祭典儀式;儀式對原住民有珍貴意義,經由花蓮族人的鼓勵,及年輕族人的投入,儀式才有辦法重見於宜蘭土地。

祖父是奇立板社族人、慈濟大學助理教授潘朝成說,奇立板社擁有超過400年歷史,從漢人入蘭前至今天,部落仍存在於壯圍濱海一帶;恢復祭典要讓其他族人及宜蘭人知道,原來噶瑪蘭人並未離開,也是讓年輕一輩族人,認識屬於自己的歷史。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為13、14日的祭典活動祭祖祈福。(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91歲的奇立板社頭目潘英才,換上傳統服飾及頭目頭飾,為海祭、豐年祭做足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宜蘭壯圍奇立板社的噶瑪蘭族人,近日勤練傳統古調,為海祭、豐年祭活動預作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宜蘭壯圍奇立板社的噶瑪蘭族人,近日勤練傳統古調,為海祭、豐年祭活動預作準備。(記者張議晨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