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瘦得太快未必是福!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明天是「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共同響應,今天在高雄舉辦「對抗發炎,我能出招」衛教講座。(記者張忠義攝)
〔記者張忠義/高雄報導〕明天是5月19日「世界發炎性腸道疾病日」,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和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會共同響應,今天在高雄舉辦「對抗發炎,我能出招」衛教講座,邀請專科醫師和營養師解說治療新進展和營養照護方法,透過病例分享,幫助更多民眾和病友家屬瞭解疾病和管理疾病,走出光明的人生。
現代人瘋減重,但瘦得太快未必是福!十年前,一名男學生正要展開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不料卻開始頻繁腹瀉,體重從原本98公斤爆瘦剩50公斤,還發生肛裂和肛門廔管,多次進出醫院仍查不到病因,直到23歲膀胱也長出廔管、小便尿出菜渣,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克隆氏症」!這是一種連肝膽腸胃專科醫師都感到棘手的疾病,幸好男大生後來在切除30公分小腸、裝設肛門造口和生物製劑的長期使用下,不僅完成大學課業,目前更在保險業中闖出一片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說,「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和侵犯腸壁的程度,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容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因此常被患者所忽略,甚至連第一線內科和家醫科醫師的認知較不足,導致大部分患者就醫一年多後才確診,且確診時小腸往往已經潰爛一大半。
吳登強副院長進一步提醒,早期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病例相當少,但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國內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克隆氏症患者約1278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944人,顯示近幾年確診人數越來越多,且預估在10至20年之後,全國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患將高達幾十萬人,盛行率直追歐美國家,因此,如何提升專科醫師和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和警覺性,相當重要。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為腸道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所引起,依發炎分佈、形態和侵犯腸壁的程度,可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記者張忠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