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南安小熊妹野放有前例! 國內首次野放黑熊是1991年

1992年1月25日的「大自然雜誌」34期,太魯閣國家公園保育課黃清波先生撰文「黑熊野放」,詳述當年野放過程及照片。(記者花孟璟翻攝)

1992年1月25日的「大自然雜誌」34期,太魯閣國家公園保育課黃清波先生撰文「黑熊野放」,詳述當年野放過程及照片。(記者花孟璟翻攝)

2019/04/30 21:57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南安小黑熊野放在花蓮卓溪鄉深山,有媒體誤傳為「台灣首例」,實際上,台灣首例黑熊野放是在1991年由太魯閣國家公園、國立師範大學團隊合作成立野放小組,當年10月10日將一頭2歲大雌性亞成熊野放於花蓮秀林鄉和平林道,由於數月後無線電追蹤發報器脫落,野放監測也告一段落。

28年前被野放的這頭台灣黑熊也是母熊,牠於1989年10月被秀林鄉銅門村的獵人設陷阱捕獲時,約4個月大、體重僅10公斤。當年野保法剛實施未久,小熊被「合法登記」養在民宅1年多,體重還胖到66公斤、身長156公分。

當時參與野放的太管處保育課黃清波先生,隔年在1992年出刊的「大自然雜誌」34期為文記載,飼主曾讓黑熊吃了半年多的雞腿飯、排骨便當,飼養期間曾逃出鐵籠、在竹林頂端做窩,好不容易才被捉回籠中。

「臺灣國家公園史」也記載這起台灣首宗的台灣黑熊野放計畫,1990年該飼主考量安全及經費問題,決定交給太魯閣國家公園評估野放,由太管處、師大生物研究所共同執行野放計畫。這頭亞成熊1991年6月29日先被送到銅門山區,於佈置的鐵籠中適應野外食物及生活,逐漸減少對人的依賴。

團隊原屬意在銅門山區野放,但因台電在銅門山區有水力電廠、舊東西線的保線路,出入人員眾多,因而轉到秀林鄉和平林道、於1991年10月10日野放。黃清波先生寫到:「這一回,牠是真正步上自由旅途了,我們看著牠爬枯木、啃樹皮,蹣跚的腳步,遲疑中有些許興奮,相信大自然能給予牠的,一定比我們所能提供的多」。

野放後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王穎教授規劃1年的無線電追蹤計畫。據指出,當年還沒有植入晶片的技術,在黑熊個體作記號的方式是「口腔內烙印刺青」,且早期無線電發報器需有2人滿山跑,透過三角定位來追蹤黑熊的移動位置,無法像現在有先進的衛星定位系統,相當辛苦。惟數月後發報器脫落,研究人員失去黑熊的訊息,監測計畫也告一段落。

相關影片(請以IE觀看):國家圖書館數位資料庫-台視新聞「黑熊重返山林」1991年6月30日報導

花蓮南安小熊妹今天搭上空勤黑鷹直升機「返回有熊國」,在花蓮卓溪的深山野放,是台灣第二宗黑熊野放。(林務局提供)

花蓮南安小熊妹今天搭上空勤黑鷹直升機「返回有熊國」,在花蓮卓溪的深山野放,是台灣第二宗黑熊野放。(林務局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