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中研院以衛星資料解析地震後地殼變形狀況
中研院研究登上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圖為第一作者台大地質所博士生唐啟賢及中研院地球所研究員許雅儒。(擷取自中研院網站)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許雅儒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率先透過衛星資料解析921地震後地殼岩石強度的時空變化,研究成果於今年2月27日刊登於國際著名科學期刊《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
中央研究院表示,921地震至今年將屆20週年,為了解地震生成的脈絡、評估地震災害風險,中研院在全台佈設密集的GPS長期監測。其中,許雅儒的研究團隊發現,地殼岩石變形的速率,與地震周期應力累積的過程息息相關。此結果暗示著岩石的強弱在地質時間尺度上有顯著的變化,而大地震過後短期內大量及快速的變形對台灣造山運動亦有顯著的貢獻。
許雅儒指出,岩石圈的強度受到包括應力、含水量、溫度等諸多物理條件的控制,了解岩石在自然環境下的受力變形行為一直是一大挑戰。本研究有賴於GPS衛星資料,經由測站座標隨時間的變化計算地表震後位移量,推測地底斷層與岩石的變形,直接解析集集地震後岩石圈強度的時空演化。許雅儒認為,這對於研究台灣山脈隆升的歷程十分重要。
本研究由中研院及科技部長期支持,團隊成員包括地球所研究員許雅儒、第一作者台大地質所博士生(兼研發替代役)唐啓賢、美國南加州大學Sylvain Barbot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地球觀測中心(EOS)James D. P. Moore博士 、中央大學地科系張午龍教授,論文名稱「利用集集地震探討臺灣造山帶之下部地殼流變性質及地溫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