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桃姊睡月桃席激發創作靈感 獲部落耆老讚許
非原住民身分的月桃姊黃芳琪,長期致力傳承魯凱族的月桃編物技藝。(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花蓮文創盛事「釀市集」邁向第5年,邀請在地55組藝術創作者回娘家,以「舒適慢活」主題妝點展場,自嘲是「月桃媳婦」的月桃姊黃芳琪,為轉型原有編組風格,還特地睡在月桃席上解憂,藉此激發好靈感,近期已成功將創作拓展至燈罩、背包等生活用品上,大獲魯凱族耆老好評。
長期研究南島文化的黃芳琪,因熱愛月桃編物技藝,還遠到屏東部落向魯凱族婦人學習月桃葉鞘的保存方式,甚至一度窮到吃野菜度日仍樂此不疲,定居花蓮後更成立「月桃戲」工作室,整日埋首在月桃編組中。
原本主要編織繩索、盤、簍及涼、草蓆的黃芳琪,為了激發參展作品的多樣性,還重回多年前在部落田野調查時,晚上睡在鋪有月桃席石板床上的日子,期望聞著淡淡的月桃香入睡,藉此紓壓、解憂,讓隔日睡醒後的她能更具創作靈感。
她說,傳統月桃葉編組多為盤、簍創作,為增添參展藝術性,陸續突破舊有思維,跳脫原本的編織型態,融入更豐富的藝術創作,將月桃葉曬乾後提取出的纖維,用來製作燈罩、背包、吊飾及窗簾等,透過多元化日常用品的呈現,保留下月桃葉的編組文化。
黃芳琪說,投入傳統技藝研究並不容易,花蓮鹽寮野生月桃多,雖處理耗時,但仍希望用最傳統的做法,編組出極良品的手工藝,也期許自己能夠永遠堅持下去,發掘隱身在月桃背後的人文與藝術價值,以非原住民的身分延續部落族人的傳統智慧。
傳統月桃葉編組多為盤、簍創作,黃芳琪為增添參展藝術性,跳脫原本編織型態,用月桃葉製作燈罩、背包、吊飾及窗簾等,透過多元化日常用品的呈現,保留下更多月桃葉的編組文化。 (記者王峻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