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漂物「物歸原主」 金門首次清運回廈門
金門海邊常可見印有簡體字的中國垃圾漂來,對於號稱好山好水的金門造成不小衝擊。(記者吳正庭攝)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縣政府與廈門市政府基於「共同維護海域清潔行動」,今天攜手將中國漂至金門之大型「海漂物」抽砂工程浮筒220個運返廈門,開啟兩岸第1件合作清理「海漂物」先例。
中國海漂物困擾金門多年,金門縣長陳福海4月指示新上任縣環保局長呂清富,把中國漂到金門的海漂垃圾「3個月內打包還給對岸」; 縣府並多次派員往返台北、廈門、北京取得諒解;清運雖然遲到5個月,也算兩岸近乎僵滯的交流中,一次小小的「流動」。
今天上午8時小三通貨輪「進薪輪」載運220個「海漂物」抽砂工程浮筒由料羅港出港,9時15分在金廈海域與中國船舶會合,10時35分抵達廈門劉五店海翔碼頭8號泊位,順利將海漂物「物歸原主」。
縣府參議翁自保率縣環保局長呂清富等工作團隊,前往劉五店海翔碼頭關切「海漂物」清運流程,將作為下一次合作清理的依循參考。
縣府表示,金、廈雙方是依「共同維護海域清潔行動方案」達成行動共識,除第1批工程浮筒,期盼未來有關「海漂垃圾」等,也能循「浮筒模式」進行。
中國海漂到金門的大型工程浮筒,破壞金門岸際景觀。(圖由讀者提供)
大型海漂物「工程浮筒」由金門運抵廈門劉五店海翔碼頭,物歸原主。(圖由金門縣政府提供)
金門縣長陳福海(左三)率參議翁自保(左二)、港務處長張瑞心(左一)前往料羅碼頭緊盯工程浮筒處理事宜。(圖由金門縣政府提供)